一、 国际标准(GB1353-2025 玉米质量指标)等级容重/(g/L)不完善粒含量%杂质含量%水分含量%色泽、气味总量生霉粒量1≥720≤4.0≤2.0≤1.0≤14.0正常2≥685≤6.03≥650≤8.04≥620≤10.05≥590≤15.0等外<590—注:“—”为不作规定。二、玉米霉菌毒素一、玉米及其副产物 DDGS 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1.1 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称 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妥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 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 响了玉米的品质, 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 的危害。 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重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重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 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 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同样。玉米受霉菌感 染的限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 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 有人对筛出的玉米破裂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 B1 毒素的含量讨论表白,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 30-500 倍。 这重要是由于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 所以饲料厂和养殖 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重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裂 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 。玉米副产物重要有 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 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可以被很好的运用,且使用 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 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 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 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 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 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 毒有害物质。 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重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自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 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 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 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