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整式的加减(第 2 课时) 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2 整式的加减第 2 课时,内容包括利用去括号进行整式的化简.2.内容解析去括号是本小节的主要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解方程的基础.对于“式”的运算,遇到括号时,可以完全类比“数”的运算,得到: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其中,运用由“数”到“式”归纳“变化规律”的方法,可以对“运算中去括号的算理”以及“数式通性”的认识更加清晰,使得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学习水到渠成.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通过类比讨论、归纳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2)能熟练、准确地应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类比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算理,分析式子的运算中去括号前后各项符号的变化情况,得到去括号的符号变化规律,让学生能准确地表述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准确地化简,掌握去括号的过程中应对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都要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中,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掌握去括号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依据,并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学生在进行去括号时,有时不能做到改变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括号前有数字因数,去括号时经常没有把数字因数与括号内的每一项相乘,出现漏乘的现象.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要变号.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问题:(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 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 100km/h,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km/h,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