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5.1 本溪隧道5.1.1 工程概况本溪隧道位于辽宁省本溪境内,隧道进里程为改 DK68+460,出 里程为改DK75+175,全长 6715m。本溪隧道进至改 DK68+692.1458 段位于直线上,改 DK68+692.1456 至改DK72+374.1023 段 位 于 半 径 R=50 的 曲 线 上 ; 改 DK68+692.1458 至 改DK74+467.32776 段位于直线上,改 DK74+467.3276 至出段位于 半径 R=1 的曲线上,隧道进至改 DK70+450 为 12.6419%。的上坡, 改 DK70+450 至出为 3%。的下坡,最大埋深约 221m。改 DK68+5 处 的底面有一条本溪石灰厂的运矿路,路面高程约为 150.465m。隧道在改 DK68+545 处跨入人防坑道,坑道顶板高程约 132.0m,底板高程约 130.0m , 人防工程坑道封堵改移后,隧道方可施工通过该段落,隧道在改 DK68+8 至改 DK69+5 段下穿本溪石灰厂。隧道进上方为一条本钢选矿厂的运矿公路,进下方也有一条本钢 运矿的公路,位于铁路里程 DK68+460 右侧 10m,可作为施工便道,交通 条件便利,出右侧约 5m 有一条约 12m 宽的沥青公路,可作为施工便 道,交通条件便利。隧道穿越本溪市南中低山区,地貌形态复杂,沿线所经之处山峦叠嶂, 沟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大部山体基岩裸露,奥陶系灰岩、南芬组页岩、 钓鱼台组石英砂岩形成直立陡壁,进及部分丘前缓坡及丘间沟谷中被第 四系地层覆盖,地势总体程东高西低,高程在 155〜370m 之间,相对高差 215m。隧道范围内丘间沟谷内表层多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Q3di+el)粉质 粘土、碎石土覆盖,隧道洞身通过地层较为复杂,分别为石灰系本溪组(c2b) 页岩、泥质砂岩;,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白云质灰岩、石灰岩; 青白系南芬组(Qnn )泥灰岩、页岩;青白系钓鱼台组(Qnd )石英岩 夹页岩。隧道进处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i+el)粉质粘土、 碎石土。隧道所在地质条件复杂,洞身通过大的区域断层及物探断层,岩层破 碎,易发生塌方、突泥涌水等地质问题。岩层产状平缓,且节理裂隙发育, 洞顶易发生塌方掉块现象。可熔岩地段由于节理裂隙发育,有岩溶水发育, 一般具有一定的水头压力,易发生突泥涌水等事故。隧道进附近为浅埋 地段,本溪组风化强烈,裂隙发育,岩体破裂易坍塌。隧道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少量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孔隙潜 水,由于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基岩裂隙水能够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