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生产设备管理部标准识别与分工体系要求目的: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转提供依据,确保其有效运转并受控。1.7.1 安全生产文件的制定· 企业应建立、执行和维护满足安全生产过程所需文件。· 建立文件时应考虑下面因素或要求: ² 法律、法规要求和国家、行业标准 ² 认可的国际标准 ² 风险评估结果 ² 流程管理与控制要求 ² 相关方的要求 ² 与企业的进展相关的外部信息 ² 企业的管理惯例· 企业文件产生、使用和控制的效力与效率评估因素: ² 针对性 ² 合理性 ² 功能性(如处理速度)。 ² 流转与闭环。 ² 所需要的资源。链接1——1.2.2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2——1.3.1 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需求识别。3——2.1.2 风险评估与概述。4——2.4.3 关键任务及其分析。5——3.1.3 应急预案。1.7.2 安全生产文件的控制·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文件识别与控制程序,识别与控制程序应包含下列内容: ² 主索引表 ² 文件颁布与执行时间 ² 文件的版本与编号 ² 文件批准 ² 文件的发放控制 ² 文件解释权 ² 文件的变化与废止管理 ² 强制性文件、法律法规要求和外部文件的接收、处理与反馈要求 ² 文件保存要求链接1——1.3.2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融入2——1.9.2 内部沟通3——3.1.3 应急预案1.7.3 安全生产文件的回顾· 企业应每年对安全生产文件及其管理流程进行 1 次回顾,回顾内容包括: ² 文件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必要时修订或废除文件,要以受控的方法处理废除文件,处理时须考虑法律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影响 ² 文件的全面性,必要时新增文件,新增文件要以受控的方法处理 ² 文件接收、处理、保存与反馈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确保关键的安全有序生产文件必须能被需要的人猎取链接:1——1.8.2 变化管理1.7.4 安全生产数据及其分析与应用· 企业应识别需要建立的安全生产数据与记录,识别时应考虑: ² 法律法规与标准的要求 ² 管理活动要求 ² 生产运转过程 ² 作业活动要求 ² 与相关方的往来·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数据与记录控制程序,程序控制应考虑下列因素: ² 数据与记录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² 数据与记录的可追溯性 ² 数据与记录的存储的安全性与使用的方便性 ² 数据与记录的维护方式 ² 猎取信息的记录· 安全生产数据和记录的主要内容: ² 安全生产管理数据与记录-- 安全生产会议纪要-- 流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