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袋泡茶实验报告 食用菌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各类食用菌形态特点,生产制作流程及科研生产现 状 实习地点:北京市房山区农科讨论所 一、房山区食用菌概述 为了更好地学习食用菌栽培学,我们来到了北京市房山区的农科讨论所进行实地调查,房山区是京郊食用菌产业大区。目前,房山区食用菌栽培总面积已达到 500 万平方米,食用菌年总产量达 1.81 万吨,年总产值达 1.1 亿元,从业人员 1.2 万人,带动农户户,栽培品种以平菇、香菇、双孢菇等为主要当家品种,除此之外,还建设了食用菌主题园,集文化展示、科普培训、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信息沟通于一体的科技园,为房山区食用菌营造一种产业文化,进一步扩大房山区在食用菌产业的影响力。 二、食用菌生产机械设备 在这里我们看见了真使生产设备,存有技术人员为我们传授生产菌袋的制作过程,存有粉碎机、搅拌机、传送带、装袋机、培育室等等,这些使我们更加的介绍了食用菌前期的制作。先由粉粹机将原料需以的秸秆等大型料物展开消灭,再将培育料所需的各物质按比例放进搅拌机展开烘烤,边烘烤边搅拌并使之搅匀,烘烤分成两级,经二级烘烤光滑后存有传送带传输至装袋机,工人套袋后培育料自行放入,然后杀菌——注射——培育,并使菌种生长,这些过程均必须无菌操作。 三、房山区食用菌产业进展现状 经查阅一些资料可得知,房山及周边地区野生菌种资源丰富,占北京市食用菌总产量的 50%以上,在供应北京市和周边市场的同时,20%的鲜菇和加工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在大面积生产平菇的同时已开发出草菇、金针菇、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等 10 多个优新品种,通过反季节生产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有菇,目前,房山区食用菌栽培品种达到 20 多个,以白灵菇、杏鲍菇等高价位品种为主的食用菌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示范推广了 20 多项栽培技术,完善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基本实现了四季有菇,周年生产,全区食用菌良种覆盖率已超过 80%。 四、房山区食用菌产业进展存有的问题 1、菌种采纳与管理混乱 一是生产秩序混乱,没有专业权威的供种单位,导致菌种在生产过程中退化、污染、甚至出现绝产现象。二是缺乏主导品种,一种食用菌多个品种混杂在一起,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形态,内在质量也不统一,特别是优质的主导产品产量不足总产的5%。 2、上市分散,缺少合理的产业布局 生产的食用菌大都是应季上市,四季供应较少,上市都集中一个阶段,这样会影响产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