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螺旋车道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北京西站北站房高架螺旋车道中部行车平台处,进站大厅中部框架梁共 5 道大梁采纳无粘结预应力技术,螺旋车道及行车平台为一组箱形连续梁结构,行车平台共分 3 段,跨度为 6 x12m, 9.7m+18.8m+9.7m 和 6x l2m,框架梁跨度为 9.7m+l8.8m+9.7m,开间 8m。高架车道展开面积大,结构超长最长达 60m),车道路面复杂,承受动荷较大。行车平台翼板采纳变截面,最大悬臂部位每米配置 12m 长的 7①5 高强钢丝束。车道箱形连续梁和 KL 连续梁由于荷载大,且不等跨,在 KL 梁中配置低松弛钢绞线和 7①5 高强碳素钢丝束,箱梁中配置 84 根低松弛钢绞线,钢绞线直径 15.24mm。第一章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支底模、边模 T 铺放非预应力筋 T 无粘结筋下料、铺放 T 安装承压板、环形筋、锚杯 T 埋设电线管 T 浇筑混凝土、养护 T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75%后,实施张拉 T 张拉端端部处理。第二章无粘结筋的下料及铺放1、无粘结筋长度计算:第一部分行车平台预应力筋的长度,计算时根据反弯点位置,分段按抛物线弧长近似计算,最后迭加。第二部分为外露长度,该工程曲线是多波曲线,采纳两端张拉,张拉端工作长度不小于3mm。.2、放置术边模并加以固定,根据预应力筋的平剖位置在端模上打孔,孔径 25mm,要求术模就位后其圆孔应与预应力筋张拉端相对应。3、为保证预应力筋的位置,原则上先铺预应力筋后铺电线管道,预应力筋呈双向排列时,先铺横向预应力筋,后铺纵向筋,严格按所编牌号及长度对号入座,预应力筋的矢高由铁马凳控制,预应力筋与马凳交叉处均用绑丝绑牢,防止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预应力筋产生变形或位移。4、铺放过程中,每束预应力筋张拉端均与承压板垂直,预应力筋张拉端伸出端模 4060cm。将塑料包皮割穿至塑料护杯套尾管的中部,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裸露的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粘结。5、预应力筋张拉端承压板内侧所安置的螺旋筋,应与承压板紧贴,以预应力筋位于螺旋筋的圆心、上为佳。6、进站大厅中框架梁共铺设 54 根钢绞线,分为 3 束,每束 18 根。采纳夹片锚具,群锚的承压板上共有 18个孔,每孔装 1 束钢绞线,张拉时每束单独装夹片,分别张拉。先张拉中部两束,然后向两边张拉。第三章预应力筋张拉张拉设备选用 YCN18 前卡式千斤顶,两端张拉。张拉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 75%,张拉采纳双控(即应力控制和伸长值控制)。为克服摩擦阻力,尽量减少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