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简况) 膳食指南就是营养工作者根据营养学原理,提出得一组以食物为基础得建议性意见,以指导人们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它提倡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以减少与膳食有关得疾病。膳食指南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而制定。 1989 年制定得第一个《我国膳食指南》,共有八条 食物要多样 食盐要限量 饥饱要适当 甜食要少吃 油脂要适量 饮酒要节制 粗细要搭配 三餐要合理 《我国膳食指南》在指导、教育人民群众采纳平衡膳食、增强健康素养方面 发挥了积极作用。 存在问题: 1、我国居民维生素 A、维生素 B2 与钙得摄入量还普遍不足; 2、部分居民膳食中谷类、薯类、蔬菜所占比例明显下降,油脂与动物性食物摄人过高; 3、能量过剩,体重超重在城市成年人群中日渐突出; 4、缺铁性贫血广泛存在; 5、佝偻病等虽在逐渐减少,但仍不可忽视; 6、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关得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患病率日益增多。 7、食品卫生问题就是普遍关注与有待改善得重要方面。 因此从 1996 年又进行修订,同时对“指南”进行了量化并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图。新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已于 1997 年 4 月由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并发布二、均衡营养就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得理论基础与内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得核心:提倡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以达到促进健康得目得,也就就是在现代生活中提倡均衡营养得概念。 这个概念得形成在我国有悠久得历史渊源,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已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得概念,意思就是多种粮食养生,多种蔬菜补充养分.多种动物性食物与水果使营养更齐全。 应该说,我国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最早提出膳食指南概念得国家。 1997 年 4 月 10 日经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新修订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八条: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与薯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常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与荤油;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以保持适宜体重; 吃清淡少盐得膳食; 如饮酒应限量;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得食物。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具体内容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各类食物所含营养素相同,多样食物搭配,才能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素得需要。 第一类:谷类及薯类,如米、面、杂粮、土豆、白薯、木薯等等,主要含有大量得碳水化合物,也含有蛋白质、少量脂肪、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