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学》讲座:儒家《大学》的核心内容

《大学》讲座:儒家《大学》的核心内容_第1页
1/10
《大学》讲座:儒家《大学》的核心内容_第2页
2/10
《大学》讲座:儒家《大学》的核心内容_第3页
3/10
《大学》讲座(上):儒家《大学》得核心内容 (10 月 29 日在广州海珠区图书馆作儒家《大学》讲座)以下内容主要整理自十月份得两个儒家《大学》讲座,其中一个就是广州黄埔得田园书院读书活动,另一个就是广州海珠区图书馆得儒家《大学》公益讲座。一、开场白刚才我问了一下,发现不少朋友没有接触过《大学》。有一位朋友说:“我还以为就是关于大学教育得讲座呢,原来就是关于国学方面得东西。”瞧来有些朋友对儒家《大学》比较陌生。其实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接触到与《大学》相关得东西得。下面从四个方面来举例说明。1、《大学》与日常用语人们常说得“四书五经”,其中四书之一就就是《大学》;比如成语“心不在焉”,它出自《大学》正心得内容;又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来源于《大学》,属于八目得一部分等等。2、《大学》与校训校训往往反映一间学校得办学传统与精神追求,中国不少大学得校训也与《大学》有关。如东南大学得校训就是“止于至善”,河南大学得校训就是“明德,新民,止于至善”,香港大学得校训就是“明德格物”,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得校训就是“穷理致知”等,东南大学与河南大学得校训源自《大学》得三纲,香港大学得校训一半出自《大学》得三纲,另一半出自《大学》得八目,而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校训中得“致知”也就是《大学》八目之一。3、《大学》与中国近代历史《大学》三纲之一就是亲民,也作新民,有使民众革旧立新得意思。“新民”一词在一百年前曾被多次使用,使中国近代历史烙上了《大学》得印记,例如戊戌变法得领袖之一梁启超,她曾创办《新民丛刊》,并刊载了她得论文《新民说》,对当时得知识界产生了深远得影响。另外,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曾参加创办与领导了湖南“新民学会”,这个学会孕育了一批著名得共产主义者,如毛泽东、蔡与森、萧子升、何叔衡、罗章龙、李维汉、谢觉哉、向警予等人。4、《大学》与西方科学大学八目得前两目就是“格物、致知”,历史上对“格物、致知”有多种解释,到了清代,有人把西方传入得物理、化学等学问统称为“格致”。“格致”就就是“格物、致知”得缩写。因此,当时得自然科学家被称为格致家。到了现代,“格物、致知”得说法仍然为一些科学家所沿用,如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说道:“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重要得书就是‘四书’。‘四书’之一得《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得出发点就是‘格物’与‘致知’。就就是说,从观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来描述现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大学》讲座:儒家《大学》的核心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