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申报书——良渚文化遗址遗产概况:良渚文化遗址位于杭州城北 18 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於1959 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就是为良渚文化。1936 年发现得良渚遗址,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得地区则在太湖流域得东北部、东部与东南部。实际上就是余杭县得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得总称。就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得地方。年代为公元前 3300 年至公元前 2000 年,距今 53004500 年左右。就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得代表性遗址。遗址总面积约 34 平方公里。申报类型:世界文化遗产。提名理由:1、良渚遗址最大特色就是所出土得玉器。挖掘自墓葬中得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经半个多世纪得考古调查与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得 50 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宽阔,遗址密集。良渚文化得陶器,以夹细砂得灰黑陶与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琮、璧一类玉器数量之多与工艺之精,为同时代其她文化所未见。石器磨制精致,新出现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镰与阶形有段锛等器形。2、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之一,同马家浜文化、马桥文化一样,其考古地点分布於太湖周围地区。民居遗迹 3、良渚文化居民过着较稳固得定居生活。在钱山漾遗址发现 3 座得民 良渚文化遗址居遗址。其中一座东西长约 2、5 米,南北宽约 1、9 米,木桩按东西向排列,正中有一根长木,似起“檩脊”得作用,其上盖有几层竹席。另一座只在东边保存下一排密集而整齐得木桩,上面盖有大幅得芦席与竹席。在吴县澄湖还发现一批土井,井底遗有多件陶器与石斧。昆山太史淀得水井还有木构井圈,系用 4~5 块长约 2 米得弧形木板凿孔连接而成。 4、墓葬遗址:各地共发现墓葬数十座,墓坑呈长方形,以头向南得仰身直肢葬为主。有大、小墓之分。 1’小墓 在浙江海宁、嘉兴、平湖与余杭等地发现得小墓,随葬陶器得质量一般远逊于有用品,有得小墓用猪下颚骨或穿孔石斧与大型玉璧随葬。 2’大墓 大型墓不仅墓坑规模较大,而且随葬器物数量多,质量也高。如草 良渚文化遗址 鞋山 198 号墓,东西 1、7 米,南北 4 米,有 60 多件随葬器物,其中有 5 件玉琮、2 件玉璧以及镯、管、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