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军制思想与毛泽东军制思想毛泽东军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军制理论与中国人民军队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在理论形态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军制理论为基础,而在民族形式上则植根于中国传统军制思想的土壤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军制思想的内在延续和进展。从此种意义上来讲,讨论毛泽东军制思想一定不能忽略其与中华民族传统军制思想的关系。 一、中国传统军制思想 中国历来素有 兵法之国的美誉,通过加强军队的制度建设,提高战斗力,始终是中国历代兵家的一贯主张。据考证,《荀子》即有 请问王者之军制[1]的记述; 《吕氏春秋》曰: 引绋者左右万人以行之,以军制立之,然后可[2]; 房玄龄在 《晋书》中亦有 百姓穷窘,鬻子以充军制[3]的记载 ; 李靖 《李卫公问对》曰: 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以立军制。[4]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传统军制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毛泽东作为一个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一个伟大军事家,中国传统的军制思想是毛泽东军制思想的 根. (一) 以法治军的军制思想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5]1这里的 法,即是指军队中的法令制度,将吏的统帅管理之道,军需财用的供给和管理制度等。《尉缭子》曰: 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5]138 意即 凡是治军,必须首先确立制度。制度确立了,就能使军队整齐统一; 部队整齐统一,就可以使法纪严明;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5]20 这里的 武,即是用军纪、军法、军令、军制来约束军队。这就表明,尉缭子对军法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东汉末年,曹操以武力扫平北方群雄,亦重视以法治军。为此,他制定了 《军令》、 《船战令》、《步战令》等法令。其中 《军令》主要内容是关于行军方面的纪律; 《船战令》是关于水战时部队根据战鼓的指挥进行严装、就位、出发以及保持队形的规定; 《步战令》则主要规定了军队作战时的纪律细节要求等。而纪律乃是法律的雏形。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兵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以法治军思想, 以法治军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 以治为胜的军制思想 《吴子》一书集中体现了军队 以治为胜[5]67 的思想,曰: 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5]68.意即克敌制胜不在于兵多,不取决于数量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