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的文化意义与未来发展

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的文化意义与未来发展_第1页
1/30
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的文化意义与未来发展_第2页
2/30
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的文化意义与未来发展_第3页
3/30
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的文化意义与未来进展话题:教育学习 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 传统节日 文化春节作为法定节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是如此。而从 2025 年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也纳入法定节假日,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和普遍关注。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其文化意义广泛而又深刻。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重要载体,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是法规层面的突进,更重要的是既要弘扬传统文化,又要适应新时代的生活,真正对民族文化的延续与进展起着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这才是未来应用的追求与关键。[关键词]传统节日;法定假日;民族文化[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25)02-0215-10 余 悦(1951—),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讨论员,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讨论中心主任,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兼职教授、硕士讨论生导师,主要讨论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茶文化。(江西南昌 330077)2025 年 1 月 1 日起,全国法定节假日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一改变,牵动着广阔民众的神经,也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都把眼光投入自己重视的层面,特别是对劳动者休息的权力、带薪休假、黄金周的影响等有众多的讨论。①而本文则从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的文化意义与未来进展,作些探讨,因为这些法定节假的调整起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文化的推动力,民俗学家是其中最早关注、讨论、呼吁策划的重要群体之一。②一 2025 年 12 月 14 日,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了修订。这是一次历史的延续,又是一次最有文化意义的构建。早在 1949 年 12月 2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足百日,政务院就发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订立的节日主要是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国庆节,外加传统的春节,使中国公民有了元旦 1 天,春节 3 天、“五一”1 天、“十一”2 天的基本公休假格局。46 年后的 1995 年,有了“双休日”制度。1999 年 9 月 18 日,国务院对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最重要的是形成了春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 3 个“黄金周”。而 2025 年 12 月 14日,则是第 2 次修订,突出彰显了这次修订的“文化含量”。办法规定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新年,放假 1 天;春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的文化意义与未来发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