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实践总结经过一个月的实践,我们根本能根据教案的要求,将一堂体育课较为完整执行开展,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从心理上实现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当然这也表达在我们的举止、仪表、谈吐和教态间。信任,每一个实习老师在上完一节体育课后,心中总有那么股成就感和无限的自信。这就是我们成长与进步的最好表达。 实践的操作、指导老师的传授、自己的亲身体验,使我们在教学经验上感悟颇深: 一、充分了解主体特点,做到区别对待。 回想第一堂体育课的情况,自己时常感到“脸红〞、“洋相百出〞啊!课后分析,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接受能力与我自己想象中的水平距离相差甚大。当然,这是由于我的原因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我们每做一件事,肯定要对主体对象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根底上你才会有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而我对目前中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状况、学生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缺乏必要的认识,而只停留在“我认为应该是这样〞上,所以才会导致第一堂课学生们异样的目光、混乱的教学场面和自己的紧张。渐渐地,你会发现同一年级不同班、同一班不同学生,有着鲜亮的集体风貌和个性特点。当你用同一份教案给平行班上课时,其表现情况、完成效果是不同的。所以从一开始编写教案起,我们应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实行适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在对班级、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的根底上,应做到区别对待。对平行班的教学,虽采纳同一份教案,但在局部内容、方法、组织、语言口令方面可实行不同方法,适应不同班级、学生的班风和个性特点,到达共同的教学目标。 二、编写教案注重场地器材地布置、队伍调动。 我们现在编写教案过程中,往往十分注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把很大的心思花费在内容、方法、手段的组合、创新上,使课上的生动、活泼上。当然这是我们上课的目标,但不可否认整堂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实现教学内容的载体的重要性,没有他们作为保障,再好、再有创意的内容也得不到实现。这“载体〞所指“场地布置、队伍调动及各内容之间的衔接。我们在编写教案中,对场地布置应十分详细,考虑各种因素〔人数、队形、平安问题、器材数量等等〕,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流水作业〞的概念,一个个内容要衔接自然、合理、省时,使整支队伍调动紧凑、集体性强、井然有序。以此作为保障,可能在内容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