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作用和本质的教学构思一、内容变化: 1、明确提出了“细胞代谢”和“活化能”的概念。 2、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角度说明了“为什么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 3、设计了插图 5-1(走隧道需要的能量少)和 5-2(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图解),能更直观形象的说明酶的高效催化作用。 4、强化了酶的本质的科学探索历程,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科学探索体验的过程,淡化了实验结论的简单记忆。 5、以马克思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结束本部分内容。这样的设计,改变了学生为了考试而简单掌握生物知识的学习方式,更注重学生学习的思考与延伸。二、教学构思 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1、设计思路: 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入手,引出第 5 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再从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斯帕兰札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进入学习情境,是有趣的,并能和学生已有经验──对消化酶的了解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切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既然学生们知道无机催化剂的作用,就让学生通过比较实验来认识酶的催化作用以及与无机催化剂的差别。教师在安排学生做实验时要注意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落实好本节课的目标。本节课的实验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直观的手段(如绘图或电子幻灯等)将实验的装置特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装置分别向学生展示,以增加学生实验操作和讨论的效率,或者采取分组实验进行实验讨论。 在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体会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以及什么是对照实验,再通过对实验中自变量改变训练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如何控制变量。显然,这种编排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确认和控制变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感知酶的作用,顺理成章引入酶在化学反应中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知识点。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图、图解和文字叙述,指出酶能够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通过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以及绘制“没有催化剂、无机催化剂、酶的催化效率曲线”的比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