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及其前项和导学案【学习目标】①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② 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③ 体会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④ 掌握等差数列的一些基本性质;【自主学习】一.要点梳理 1、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 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 ,通常用字母 表示。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是,则其通项公式为 ;掌握公式的推导方法 3、等差中项 如果三个数成 ,则叫做和的等差中项,且有= 4、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 = (二次型);掌握公式的推导方法 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 是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 是等差数列 (3)通项公式法: 是等差数列 (4)前项和法: 是等差数列 6、等差数列的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 (2)若是等差数列,且,则 (3)若是等差数列 ,公差为,则也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4)若是等差数列 ,则组成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5)若、是等差数列 ,则是 7、 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各项和有关的性质(1)若是等差数列,则也成 数列,其首项与首项相同,公差是公差的 (2)分别是的前项,前项,前项的和, 成等差数列 ,公差为 (3)若项数为偶数的等差数列有 ; , (4 若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有 ; , , (5)若、是等差数列 ,设其前项和分别为 ,则 (6)是等差数列①若有 值,何时取最值可由不等式组或关于的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来确定。 ② 若有 值,何时取最值可由不等式组或关于的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来确定。 (7)等差数列中,①若,则 等差数列中,②若,则 等差数列中,③若,则 8、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1)三数成等差数列的设法:、 、 ,为公差。 四数成等差数列的设法:、 、 、 ,公差 。 (2)会用方程的思想处理等差数列的有关问题: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涉及五个量:,“知三求二”,同时还应注意整体代换。 二、基础自测 1、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 ) A、12 B、10 C、8 D、6 2、等差数列中,已知,则为……( ) A、48 B、49 C、50 D、51 3、首项为-24 的等差数列,从第十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4、一个有限项的等差数列,它的前 5 项和为 34,最后 5 项和为 146,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