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地理 4.2《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素材 旧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 4.2《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素材 旧人教版选修2_第1页
1/5
高中地理 4.2《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素材 旧人教版选修2_第2页
2/5
高中地理 4.2《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素材 旧人教版选修2_第3页
3/5
第四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4.2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相关素材中国的荒漠化研究中国的荒漠化研究开始于 1977 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以后。先是密切结合当时的防沙治沙要求,集中力量研究干旱地带农牧交错区和旱作农业地区的沙质荒漠化,后来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荒漠化问题的研究。我国的荒漠化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朱震达等,1997)。第一阶段,从 1977 年到 1983 年,以沙质荒漠化为中心,对其分布现状、成因、发生和发展过程、演变趋势及治理的途径进行研究,并编制了各个主要沙质荒漠化地区 1∶50 万荒漠化类型图。在科学研究上主要说明了五个问题。第一,沙质荒漠化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带,也发生在部分半湿润和湿润地带。第二,按成因分析,以过度农垦为主的占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的 25.4%,以过度放牧为主的占 28.3%,以过度樵采为主的占 31.8%,水资源利用不当及工矿建设破坏植被引起的占 9%,单纯由于风力作用造成的仅占 5.5%。第三,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为 33.4 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的占 10.2%,强度的占 18.3%,中度的占30.5%,轻度的占 41.0%;29%分布在半干旱地带的东部及半湿润地带,44%分布在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错地区及草原农垦区,27%分布在干旱地带的绿洲边缘及内陆河下游地区。第四,从沙质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局部地区治理后有所逆转,但从总体上看仍在蔓延中。第五,进行群众防治沙质荒漠化的经验总结,开展国际学术交往,如举办国际沙质荒漠化讲习班和国际学术讨论会。第二阶段,从 1984 年到 1991 年,在继续加强以流沙固定及其开发利用为主的宁夏中卫沙坡头试验站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各种自然条件下沙质荒漠化治理示范基地的建设,并扩大到半湿润地区及亚热带湿润地区,逐步建立了自干旱地带绿洲周围(甘肃临泽)、荒漠草原(宁夏盐池)、半干旱草原(内蒙古奈曼)、半湿润地带(大兴、禹城、延津和夏津)到亚热带湿润地区(南昌)的不同类型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系统网络,探索沙质荒漠化土地整治模式。同时,面向第三世界,扩大国际学术交往,援助发展中国家进行荒漠化治理国家行动方案的研究(如西非马里共和国的绿色屏障可行性研究)。第三阶段,从 1992 年至今。随着国际上荒漠化定义的发展,在研究北方沙质荒漠化的同时,加强对南方因流水侵蚀形成的土地荒漠化的研究。在土地荒漠化防治示范试验研究站中,增加了浙江兰溪和云南元谋两个试验站。中国生态环境的主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地理 4.2《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素材 旧人教版选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