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费劳动争议案件大数据报告(全国版 2025) 2025 加班费劳动争议分析报告(全国版)前 言 Preface 每个用人单位都存在加班,加班费几乎已经成为劳动争议中主张最多的诉讼请求,并且大大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HR 应该如何为企业降低加班费成本?律师应该如何代理加班费争议案件?劳动者应该如何主张自己的权益?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从胜败诉率、加班费计算基数、加班费时效、不定时工时制加班费、不属于加班的情形、加班费地方规定等各种不同的角度一一分析加班争议.读完这篇报告,信任你可以完美掌握加班争议~报告全文 Full Text 数据显示,三种加班类型中更容易引发劳动争议的是休息日加班,有 55.1%的劳动者选择主张休息日加班工资;就判决的结果而言,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法院的支持率更高,占到 65。7%的比例,平日延时加班和休息日加班也有五成左右会得到法院的支持。因此,用人单位在关于加班费的诉讼中近 56%的概率会败诉。用人单位承担加班费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不能举证证明已经支付加班费。“公司主张上述期间的加班费包含在已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里,但未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据证明,本院不予支持。"(2025)湘 01 民终 7668 号 2、劳动者完成初步举证,用人单位未提供证据反驳“劳动者有就加班的事实进行举证,其已履行举证义务,但用人单位未提交证据反驳这一事实,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加班工资.”(2025)粤 2071 民初 14036号【23 位法官论述过类似观点】3、用人单位约定或规定不视为加班的情形未得到法院支持。“本院认为,双方在一审中已确认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早半小时上班、晚半小时下班接送总经理,公司主张双方曾口头约定接送总经理的时间不算加班,但在劳动者对此予以否认的情况下,公司并未提供证据证明双方之间存在该口头约定,本院不予支持."(2025)沪 01 民终 8033 号 在关于加班费的劳动争议中,76.9%的案件是基层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即工资水平较低的劳动者更容易去争取加班费的权利,而管理职员工主张相对较少。绝大多数法院认为加班工资属于劳动酬劳,适用特别时效,即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不受 1 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仍有一些法官认为适用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 年仲裁时效,还有的法官认为应适用 2 年时效。我们将这些特别的案件分享给大家,今后发生加班争议可以尝试用时效抗辩:1 年时效(2025)渝 0107 民初 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