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讲座心得体会和谐校园讲座心得体会“和谐校园〞讲座心得体会xxxx 年 2 月 15 日,学校组织老师去第二思源听了张富山老师的“和谐校园〞讲座。主要包括两个主题:一是了解学生心理;二是承当老师责任,享受职业幸福。下面是我听完讲座后的一些体会。关于学生心理,张老师主要讲了八大点。给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学生个体的独特性。每个孩子一生下来,父母们都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真是太奇异了。可是你会发现父母们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却都一样〔只指有两个以上孩子的父母〕。从小开始孩子们的独特性都没有受到过尊重。而我从教开始,虽然注意到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比方有的孩子靠“听〞就可以学得很好,有的孩子靠“看〞就记得很快,也有的孩子要靠“写〞才记得牢……每个孩子学会知识的方式都不一样,这是每个孩子独特性的一个具体表现。孩子的独特性还表现在很多的方面。我们只有注意到这点,才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我虽然深知这一点,但我却是心有余而力缺乏,根本上我都教两个班的语文,每个班 50 人,假设 10 人学习的方式相同,那么每篇课文都要讲 10 遍,在现今可能吗?理论虽好,实际情况却没方法做到,这才是我们现在最悲伤的地方。另一个专题是承当老师责任,享受职业幸福。老师还有幸福吗?比方说,困惑一:老师管理上关注教育评价而不关怀老师生命感受。管理部门对教育的重视更多的表达在了对教育各种类型的检查评比当中,而老师是直接承当者。为了完成这一使命,老师受到的损害最大,老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而有时,却变成了要完成毫无用处的造假材料,浪费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有些不是老师的错,出现了问题却鞭鞭打在老师们的身上。老师一个学期要接受校级以上检查近 20次,有时一个星期就有 3 次大型的检查。这样的一种多重的、没有一个统一说法的管理,让一个人承受着不公平的评价,他的一生会幸福吗?我想,答案是否认的,如此“重视〞教育,却有没有重视老师。困惑二:理念上关注学生而不关爱老师。由“师道尊严〞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再到“以学生为本〞,在强调学生地位的同时,老师的地位逐渐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对“以学生为本〞的错误理解,使得老师丧失了应有的教育教学权,甚至丧失了老师的尊严。家长期望值过高,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该由学校、老师全权负责,而且对于发生在校园里的事件,很多家长爱子心切,只会拿着放大镜来看待问题,无形中给老师们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