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心理辅导讲座讲稿五队中学心理咨询室 徐阔勤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家长和教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进展具有特别的意义——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原因,还是辅导,矫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然而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是:孩子身上的一些心理行为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的不健康的心理造成的。二、 目前家长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心理1、攀比心理。把孩子的学习看作是生命中的唯一。家长习惯于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但是不能对比较的结果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只看到别人孩子的长处,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辄批判、指责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处处比别人的孩子强。家长的这种不正常心理往往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忌妒心理,并会渐渐地丧失自信心。2、补偿心理。有些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实现。他们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都试着按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而不是听取孩子的意见,让孩子量力而行,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因材施教。《家庭教育报》曾报道:乐清柳市一名十龄女童为了躲避学习钢琴,竟用水果刀将自己的手指割破。女孩母亲说,女儿为了不学钢琴,还曾两次离家出走。也有些家长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水平”的生活待遇,从而命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影响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育。不是吗?小学中高年级由父母帮助整理书包的大有人在。还有些家长因为晚生育,让孩子觉得在同龄人中觉得丢了面子,产生自卑心理,为了“补偿”孩子,当孩子要求母亲:在同学面前“奶奶”相称,回家后以“妈妈”相称。这样的荒唐要求,我们的家长会无奈地答应。3、放纵心理。一些家长在“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有些孩子不良行为的出现就是家长放纵的结果。4、“从严”心理。有些家长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判和训斥,以及逼迫孩子把正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来学习,这样,孩子会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其学习兴趣和记忆力都要下降。打开孩子的周记本看看吧!“我刚看了一会儿动画片,妈妈又来唠叨了:你别看电视了,快去写作业!我想:妈妈为了我的学习,连我的娱乐也夺了吗?我真想不通。我不得不坐在书桌前,妈妈看我脑袋朝上,不在动脑筋,声色俱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