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研修论文新课程下集体备课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学校本研修论文新课程下集体备课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课标指出:新的根底教育体系要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开展。这就需要老师要深化了解教材,从繁重的教案书写中解脱出来,集体备课是当前根底教育中提高老师群体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它既能让年级组老师优势互补,又能让教案张扬个性,教学百花齐放,有利于老师集中精力讨论教学。为此我们从三年前开始在我校尝试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方式改革的讨论〞,xxxx 年被立为市级课题。老师们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大力支持,校领导从关注到欣赏,从欣赏到推广。实践证明,集体备课有利于讨论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浅谈一下三年来实施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方式改革的讨论》的流程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集体备课的流程:我校的集体备课是指在年级组组长的组织下,组内老师根据教学进度按时就一定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形成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案,个体又结合班级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其作适量的增、删、改、补的备课行为。具体如下:〔1〕学期初,组长分配任务,主备老师进行教学设计。〔2〕根据进度,组内老师进行集体备课,主备老师记录整理形成共性教案,年级组形成的共性教案的教学策略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然后复印人手一份。〔主备老师要吃透教材,整体设计要科学、课程开发要充分。〕〔3〕课前老师个体根据本班实际,调整共性教案,形成贴近自己的教学设计。〔个性教案要符合班级学生特点,有特色。〕〔4〕利用课余时间,组内老师集中沟通反思,为下一次的备课提供理性指导。〔5〕主备老师在本单元中选择一节研讨课,备课组成员进行课前集体备课、课中发现问题、课后反思、再次提升。〔6〕以课题组为单位,由年级备课组长主持进行。二、集体备课在课堂中的运用1、集体备课让老师将经验性知识融入课堂。教育界认为:“课程即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搜集、整理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经验性材料,纳入集体备课课程资源进入课堂。选择适宜的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估算引入数学教材始于90 年代,经过几年的开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日益受到重视。为此,我们在集体备课时针对教材中的估算教学,联系实际生活,将生活经验融入课堂,大胆的制造性使用教材。例如:数学教材中的估算内容 39+54≈90,这里把 39 看作 40、54 看作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