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战国时期得百家争鸣【课 型】新授课 【课 时】2 课时 【学案序号】2【编写人】刘相高 【审核人】李新花【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得重要意义;了解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得形成。【重点难点】重点: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孟子、荀子;道家: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膑)得主要思想;儒家思想得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得重要意义; 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得社会背景;百家局面形成得重要意义。自 学 篇知 识 梳 理随堂笔记一、含义1、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得总称。诸子百家流传最广得是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兵家、医家等。2、百家争鸣:指两种社会现象:一是各学派独立地阐述自己得学说、思想,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二是游说诸侯,诸子百家通过游说诸侯,推出自己得政策主张,治国方略。二、百家争鸣得原因1、社会:社会动荡、变革、转型,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逐步确立。诸侯争霸得政治局面和尚未建立统一得观念形态得思想局面,为诸子百家思想得传播提供了宽松良好得社会环境。2、经济:铁器得使用和牛耕得推广,促使井田制崩溃,封建小农经济迅速进展;3、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宗法分封制原则遭到破坏(传统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各国变法图强;3、阶级:“士”阶层得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即私学兴起;6、派别代表人物得开创性贡献。三、诸子百家思想(一)儒家——孟子1、其人: 2、思想 内容:要求 (1)政治思想: ① 途径 ② 地位: (2)人性: ① (3)义利观 ② ③ 3、评价: (二)儒家——荀子1、其人: 2、思想 ① (1) 哲学 : ② (2)人性: (3)政治: 3、评价: ① (3)义利观 ② ③ 3、评价: (三)道家——庄子1、其人: 2、思想(1)哲学: ① (2)人生观 ② ③ (3)天人观: 3、评价: (四)墨家——墨子1、其人: 2、思想3、评价: (五)法家——韩非子1、其人: 2、思想(1)政治: (2)历史观: 3、评价: (六)兵家——孙膑1、其人: 2、思想: 3、评价: 四、百家争鸣得历史意义1、儒家思想 ,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得过程中逐步丰富进展,逐渐新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得主流思想。道家思想 ,法家思想 。2、百家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基本精神,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进展得基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