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监测信息体系的讨论和探讨建设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监测信息体系的讨论和探讨 摘要:建筑工程验收备案制度也已全国实行,质量管理工作逐渐步入科学化轨迹。有必要继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模式,深化监督体制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国家级质量监督监测信息体系,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健全完善监督管理体制,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关键词:工程质量 监督监测 信息体系 中图分类号: TU2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政府监督职能发生了彻底转变,工程质量监督已经从单一责任主体向建设参加各方质量行为的监督延伸;同时,建筑工程验收备案制度也已全国实行,质量管理工作逐渐步入科学化轨迹。但应该看到,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制目前还处在转型和完善时期,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完善之处。因此,有必要继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模式,深化监督体制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国家级质量监督监测信息体系,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健全完善监督管理体制,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一、解决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现存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勿庸置疑,我国现行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因而,改进和加强现有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加大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力度,已成为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当务之急的问题。国家的法律强调建设工程质量必须实行政府监督管理。国家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以保证建筑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为依据,以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行为为主要内容。随着政府职能的转移,监督管理的职能和方式方法有了进一步转变。由只监督施工企业转向监督参建各方,包括建设、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由只监督工程实体到监督建设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和对工程实体的监督抽查;由监督工程地基、主体结构、装饰装修转向重点监督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使用功能;由以施工场地质量检查员的微观检查形式转向政府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的宏观控制;由眼看、手摸、尺量等一般检查手段转变为采纳先进的仪器、设备,以数据采集、数理分析为依据的科学的检查手段;由建设、施工、勘查、设计、监理单位竣工验收后,监督机构进行质量核定,向建设、施工单位发放《建设工程质量合格证》或《建设工程质量核定证书》转向质量监督机构向建设行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