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策略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策略 目前,学生习作水平并不容乐观,还是存在学生害怕写作文,老师害怕上作文指导课的问题。许多语文老师弄不清语文阅读教学和习作指导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没能很好地把语文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语文老师对年段作文目标不明确,随意提高习作标准;部分语文老师忽视习作的讲评;语文基础训练作业量太大,剥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针对种种现状,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转变习作指导的观念,把习作教学融入语文阅读、语文实践活动中去,才能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习作要读写结合 “多数语文老师不知道教语文是用来做什么的,尽往不切实际的地方瞎钻研。他们不懂得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进行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训练。”反思我国这几年全国的语文阅读赛课,能体现读写结合的教案并不多见,而在上课过程中能实现读写结合的课例少之又少。许多老师上阅读课仍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上。有些老师为了体现读写结合,往往在最后几分钟才让学生动笔,最后只能由于时间关系,匆匆展示几篇优秀学生的习作,就下课了。这样的教学,只能使学生习作两极分化更严重。 笔者听过孔雪莹老师上的《二十八个史诺比》这节课,既注 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育,又很好地体现了读写结合。以下是该堂课的教学实录。 孔老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表示感情的词语和感叹词后,让学生当堂动笔做练习。 师:老师送你们几个感情宝典(唉、呀、哇、啊……)让我们走进小孩的内心世界,当你看到二十八个史诺比时,会想到什么?心情怎样?当你看到二十八个汉堡时,又会怎么想? 学生活动:拿出老师课前发的卡片,按卡片上的要求写感受。有的学生写收到史诺比的感受,有的写吃汉堡的感受(用时三分钟)。三分钟后,分别让学生上台念出自己的句子,不管写得如何,都让学生说出自己写的句子并上台贴出自己的写话卡。 这个环节老师足足用了十五分钟,虽然费时感觉长了些,但班上有三十多位同学得到了展示,这正好体现了我们“要面对全体学生,让所有孩子得到不同程度的进展”的课改理念。 师:昨天上飞机时,因为下雨,我弄湿了几张卡片,没有办法拿给你们。现在请同学帮帮老师,把这几张的内容写一写,好吗?(老师别出心裁,故意为学生创设习作情境,激起学生极大的习作兴趣。) 学生活动:再给孩子三分钟,让学生写日记(这次习作训练目标提高了,要求写一段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