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围绕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从原理、碎石特性、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检测这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技术;原理;特性;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水泥稳定碎石技术易于施工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冻性和水稳性,被广泛应用于道路施工中。 二、水泥稳定碎石作用的原理 水泥稳定碎石技术中,级配碎石作为骨料,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及足量灰浆体积对骨料中存在的空隙进行填充,根据嵌挤原理实施摊铺压实。其压实度通常与密实度相接近,通过碎石之间的嵌挤作用,使其强度得到产生,在骨料的空隙中通过足够的灰浆体积实施填充。在初期存在较高的强度,随着龄期的增加,强度也会逐渐攀升,最终形成板体,因此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抗渗透及抗冻性能一般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的用量占混合料总体积的 3%~7%,7d 无侧限抗压强度也达到 1.5%~4.0%MPa,与其它路基材料相比较高。当水泥稳定碎石成活之后遇到雨水后不会有泥泞产生,表面相对坚实,是路面施工中最佳的基层材料选择。 三、水泥稳定碎石特性 1、冲刷特性 水泥遇水之后首先会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在搅拌过程中会附着在不同粒径的颗粒上,并且将颗粒包裹起来。因为水泥稳定碎石具有各种粒径的集料,所以细颗粒被水泥浆包裹之后,在压实作用下进入到由大颗粒形成的空隙之中,主要起到粘结与填充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当冲刷作用较大时,较大的粗颗粒会有效的防止细颗粒受到过度的冲刷,这样就使得冲刷作用得到减缓。 2、疲劳特性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承受着由面层传递下来的荷载,假如面层太薄或者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较差时,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使得基层内的应力急速的增大,使得基层材料较容易破坏。虽然车载的一次作用只能引起较小的基层底部压力,但水泥稳定碎石的抗拉性能远低于其抗压性能,在反复的荷载作用下仍然会导致基层疲劳开裂。 3、强度特性 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形成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前期的压实作用与后期水泥水化作用。前期的压实作用是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形成最开始的方式,压实作用又称为“物理—力学"作用,松散的颗粒通过这一作用得到重新排列,缩短了颗粒之间距离,这样使得有效的化学反应更加容易发生。随后,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形成主要通过水泥的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