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流行的新特点及其防制对策在猪的各种疾病中,猪瘟是一种危害最大的疾病。猪瘟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流行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 A 类 16 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目前世界上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猪瘟流行,一些原已宣布消灭了猪瘟的国家又相继发现该病,我国一些地区的猪瘟发病率也呈上升的趋势。根据资料分析和笔者所在地区的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发现猪瘟流行呈现以下特点:1 流行形式1.1 流行范围广流行范围广的重要原因是生猪及猪肉产品的频繁运输和市场交易,以及缺乏有效的运输和市场检疫。大约有 50%的猪瘟是由新购入的仔猪发病引起的。1.2 散发流行由过去的大规模暴发变成散发流行,由频繁发生变为周期性、波浪性发生。近年来由于免疫密度的提高和免疫标识的实行,猪瘟很少大规模暴发,呈散发流行,规模较小,强度较轻,且发病无季节性。1.3 发病年龄小由过去不分年龄变为 3 月龄以下多发,特别是断奶前后和出生 10 日龄以内的仔猪多发,而育肥猪和种猪很少发病。2 发病特点2.1 发病温柔非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病变增多,死亡减少,病程延长。种猪的隐性或埋伏感染和初生仔猪的先天感染比较普遍,这种类型的感染往往是猪只外观表现健康,可谓是引起猪瘟流行的最危险的传染源。2.2 检测猪瘟阳性率高种猪的隐性或埋伏感染、仔猪的先天感染增多,导致阳性率高。3 造成猪瘟频发、免疫失败的原因3.1 带毒猪的存在是猪瘟频发的重要隐患① 隐性或埋伏感染。这是繁殖母猪发生猪瘟感染的一种主要方式。感染母猪由于具有一定的免疫抵抗力,一般不表现明显的发病症状,但却不断地向外排毒或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这些母猪往往被忽视而成为最主要的传染源,所产仔猪极易发生感染或产生免疫耐受。当遇到环境条件变化时,如母源抗体水平降低、饲养管理不善、长途运输等都能激发该病。这是目前一些规模养猪场猪瘟自发传染的主要原因。此外,隐性或埋伏感染还可造成妊娠母猪的带毒综合症,使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和弱仔等繁殖障碍类疾病。笔者通过对当地 6 个自繁自养养猪场的调查,发现 3 个养猪场仔猪的的发病年龄在 10 日龄内,其中 2 个养猪场出现繁殖障碍,产出病猪或仔猪出生后 3 日内发病。同时还常见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但未见成年猪发病,说明隐性或埋伏感染可能普遍存在。② 胎盘感染和免疫耐受。这是当前仔猪发生猪瘟的一个重要原因。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