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及其心理教育探讨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及其心理教育探讨 【摘要】留守儿童现象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留守儿童从小在父母的教育与关爱有所缺失,在心里与性格上存在一系列问题。留守儿童心理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协同合作,用心关爱留守儿童。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心理教育 近些年来,为了养家糊口,大量农村父母外出至大城市打工,导致孩子单独留在农村生活。这些留守儿童多与祖辈或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成长过程中缺少父爱与母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随着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长,因此关爱留守儿童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1.容易产生自卑孤僻心理 留守儿童长期没有父母的关爱,用以产生遭到遗弃的感觉,缺乏自信心,容易产生自卑感。他们惧怕同龄人的目光,因而变得孤僻自闭,喜爱独来独往。长期的压抑状态导致留守儿童害怕与人进行交往,对集体活动没有兴趣,最终被人忽视遗忘。长辈们的溺爱也会导致儿童孤僻,过度的溺爱会使孩子变得任性固执,自私自利,缺乏集体观念。而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亲戚的教育方式容易出现宽松与严厉不一矛盾,从而导致孩子的心理产生矛盾,造成不良后果。不和谐的生活氛围也容易在留守儿童的幼小心灵中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其产生嫉妒恐慌的心理,助长抵触情绪与消极心理,滋生孤独感。 2.容易产生虚荣心 父母因为无法与孩子一起生活,往往在物质上尽可能满足孩子。他们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大量钱财作为弥补。但是,这种行为不但不能使孩子感觉到幸福感,反而会助长他们的虚荣心。孩子不但体会不到父母钱来之不易,反而会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在同学面前出手阔绰,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掩饰自己孤独寂寞的内心。 3.容易缺失道德感 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上有着严重的问题。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可以体现出他的道德准则与性格特征。留守儿童由于大多从小受到溺爱,习惯于单方面接受别人的爱,而不去向他人施爱,情感上变得冷漠,丧失了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感。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大多年龄较大,没有足够的精力去重视儿童的道德培育,放任其自己进展,无人纠正错误的观念。留守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无法养成自觉性与自律性,在道德方面意志薄弱。 4.犯罪心理倾向较重 留守儿童家庭的不完整,会导致孩子人格产生缺陷,行为出现偏差。这不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障碍,还会导致孩子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