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的未来绿色农业的未来 进展“绿色农业”将有效延长农业的生产链、提高劳动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及制造资源节约型农业和集约化农业。 农产品安全一头连着市民健康,一头连着农民收益。 “三农问题”历年都是“两会”的热点话题,今年两会一号提案“绿色农业”,则体现了政府将农业进展不仅仅只看作是产业问题,而更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展思路问题。 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的代价是什么?农产品安全如何防控?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及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 “层出不穷的农产品问题,是农产品标准体系的缺失。农产品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应严格实施。”人大代表、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顾问刘登高尖锐地指出。 面对能否实现“十连增”、耕地减少、土壤污染、劳动力流失等粮食安全问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告诫大家:“粮食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粮食增产要始终长抓不懈。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土地流转的出路 曾经在上世纪 60 年代“农业学大寨”中的“铁姑娘队长”郭凤莲,对现在农村种地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的现状十分担心。韩长赋在回应郭凤莲提出的“明天谁来种地”的问题时指出:“从中国国情来看,不是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不是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韩长赋表示,“应对农业后继乏人的挑战,必须在稳定提高农业效益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鼓舞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 月 8 日,四川省首家家庭农场――“成都遛鸡哥家庭农场”在龙泉驿区成立,“诞生”了全省首张家庭农场营业执照。 山东省章丘市辛寨镇辛三村村民刘继君,日前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一个家庭农场,摇身一变成为了“农场主”。如今,1680 余亩田地已经流转到他名下了,占了全村土地的七成多。 江西南昌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承包了 1.5 万亩稻田,聘请 100多个农民帮他管理,每个农民每月能领到 2500 元工资。据悉,目前农业部确定的 33 个农村土地流转法律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 6670 多个。 “家庭农场”将有效地解决劳力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