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反刍兽疫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 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对羊的危害极大,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传染性强,及时发现和进行防治可以有效减少疾病可能造成的损失,而假如病情进展到后期几乎无法治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羊小反刍兽疫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1.临床症状。对羊小反刍兽疫发作症状进行跟踪观察后发现,山羊比绵羊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而且在发病过程中会呈现出较为典型的疾病症状。病羊在受到相关病毒感染后,会有短则 4~5天、长至 21 天的埋伏期。疾病发作后,病羊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1℃左右,并且在发病后的 3~5 天内持续保持高温。 进而出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背毛黯淡、不愿进食和口鼻干燥等症状。而且其口腔和鼻腔等处会出现脓性黏液,呼吸时夹杂有恶臭气味。病羊在出现发热症状后的 4 天内,口腔黏膜充血泛红、轻微糜烂,随着病程加长糜烂症状逐渐加重,导致其部位出现组织坏死症状。然后逐渐蔓延至牙床、上下颚、颊膜和舌头等口腔组织,而且会由于其组织坏死脱落而形成不规则型状的糜烂斑。病变性质较为温柔的病羊可在 2 天内逐渐痊愈,这部分病羊存在较大的治愈机会。而病变性质严重的病羊在发病后期会出现腹泻、脱水、消瘦等症状,处于妊娠期的母羊则可能出现流产现象。此类疾病症状会持续至病情日益恶化而致其衰竭死亡。 2.病理变化分析。由于羊小反刍兽疫实为病毒传播而形成的感染性疾病,所以在针对其疾病的预防方案制定时,保持养殖环境的洁净和洁净是基本预防目标。其环境预防管理可通过饲料、养殖场和养殖人员三个方面来实施。对患有小反刍兽疫而致死的病羊进行解剖可知,其气管、喉部等处有因感染引发的支气管肺炎所形成的出血性血斑,肠道、皱胃等处有糜烂坏死现象,盲肠、直肠等部位呈条纹状出血。还有部分病羊的脾脏、淋巴结出现肿大和坏死性病灶。 羊小反刍兽疫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一) 1.西药疗法: 羊瘟金针+精品头孢+刀豆素+地米(2 支),肌肉注射,连用2-3 天。孕羊不得加地米。 2.中药疗法: 麻黄 6、杏仁 6、石膏 30、桔梗 9、甘草 6、枳壳 9、柴胡9、丹参 12、地榆 12、白头翁 15、黄连 6、二花 15、连翘 15、板蓝根 30、车前子 12、丹皮 9、黄芪 30.水煎服,每 1-2 日一剂,灌服食欲废绝、50 公斤大羊一只。有食欲羊以 1:500 的比例研磨混饲,另加酵母粉和氟苯尼考粉效果更好。 治疗方案(二) 1.用地塞米松注射液 5 毫升(人用药)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