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积金制度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论公积金制度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 【摘 要】本文分析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积极意义,探讨了目前公积金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有效性问题,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如何提升公积金制度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公积金制度;有效性;对策建议 创建于上世纪 90 年代的公积金制度在我国住房改革、社会经济进展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房地产市场已经趋于成熟的今日,公积金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其有效性频繁遭到质疑,管理和运营等各方面亟需进一步改革。 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住房商品化。在公积金制度建立之前,住房除了自建房基本都是福利房,没有商品化的动力,这就加大了需求满足的困难性,自从改革以后,住房迅速商品化,而公积金可以有效弥补个人购置商品房的资金空缺,大大缓解了家庭和个人的经济压力,提高了商品化的今后,推动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2)有利于刺激和引导消费。通过使用公积金,个人和家庭可以有效合理调配使用资金,大大缓解经济压力,从而为扩大消费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从根本上说,购买商品房本身就是家庭最大的消费行为之一,其带动整个社会消费的能力异常强烈。这都能够引导社会消费的方向和总量调整。(3)有利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公积金也是一种财务杠杆,其不仅撬动的是住房制度改革,还能够通过与工资挂钩推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废除针对弱势群体的公用住房保障建设,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建设也是一个有益促进,整体上能够对我国各项社保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二、公积金制度的有效性亟待提升 (1)单位欠缴问题严重。公积金使用管理条例规定,单位必须缴存公积金。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单位尤其是私营企业缴纳数额过少甚至不缴纳,而面对这种情况,个人只能通过地方公积金管理中心向自己单位提起行政诉讼,这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且管理中心作出的行政追缴并没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单位欠缴甚至补缴的行为没有办法遏制。(2)使用效率不高。一是对于有改善住房需求的大多数职工来说,他们的公积金太少或者没有,无法获得公积金贷款,而缴纳比例很高的职工却往往已经改善了自己的住房条件,没有强烈的贷款意愿。二是开发商和销售部门因为公积金贷款的繁琐、周期过长而排斥接纳公积金贷款。三是目前商贷、公贷的差距不大,公贷往往还有贷款上限,因此整体优惠程度无法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