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创新讨论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创新讨论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资助工作,资助力度不断增强,部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是,由于高校目前的资助工作不尽合理,资助工作的效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高校资助工作的可持续进展。为了保证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要创新思维,探究出一种科学的资助模式,更好地发挥资助政策体系的保障、公平、激励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资助;心理;结构;创新 高校学生资助问题已成为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政府不断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保障体系。目前,高校中已逐步建立起了包括奖、勤、贷、助、补、免为主体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本文将在对现行高校资助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探究新形式下的高校资助工作的改革和进展方向。 一、国内外资助工作研现状 对学生的资助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讨论和实践工作远远早于我国,理论和实践上也更为系统和完善。在资助模式的讨论上,主要有体现资助资金来源多元化的美国混合资助模式,国家免收学生学费并权申请获得贷款保证生活的瑞士模式,国家支付学费学生可以申请助学金的英国等模式。。国外的讨论的目的侧重于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帮困体系,即包括贷款在内的各种资助制度,而较少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问题。 我国学者对于学生资助问题的讨论可以说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免费加助学金”资助模式,对高校贫困生主体的讨论。讨论主要关注贫困大学生产生背景、原因以及这些现象的影响等方面。。主要探讨和分析国家学生贷款的内容、运行方式、呈现出的特点及在助学贷款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对现行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和政策体系的讨论。针对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二、当前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正发挥着保障、公平、激励等积极作用。随着国家对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和资助面的不断加大,各高校在资助贫困学生的具体操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高校资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存在难度 在高校的各项奖助学金中, 只有国家奖学金是面对品学兼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