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基础内箍筋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软件也给出了公式,但是公式看不懂,很多学员问我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没搞懂,前一段时间和广联达开发人员在一起备课,我就顺便问了开发人员,开发人员给出了明确的解释,我信任有很多同学也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今日的文章我就给大家说说柱子基础内箍筋根数的算法。一、柱子基础内箍筋根数软件是怎样计算的?关于柱子在基础内箍筋根数计算,图集和法律规范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只是说间距不大于 500,不少于 2 根,我们可以从平法图集 16G101-3 的 66 页查出,如图 1 所示。图 1从图集提供的这些条件,我们是没法算出柱子在基础内的箍筋根数的,因为少一个条件,就是最底部的第一根箍筋起步是多少,图集上没有说。那么软件是怎样计算的呢?下面我们来讨论软件的算法。我们随便拿一个工程,看看软件是怎样计算柱子基础内的箍筋根数的,如图 2所示。图 2你知道这 3 根箍筋,软件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吗?我们看下公式,操作步骤如图 3所示。图 3你能看懂软件这个计算公式吗?max(Ceil((760-100)/500)+1,2)。我们试着解释下,如图 4 所示。图 4这里的 760 是怎么来的,我解释不了,问了广联达的开发人员,开发人员说是基础厚度减去保护层,说明广联达软件把最底部第一根箍筋的起步当成保护层,那么图 4 就变成这样了,如图 5 所示。图 5假如我们把基础的保护层变一下,看看这个 760 会不会变化。现在我们把基础的保护层变成 70,如图 6 所示。图 6再汇总一次,我们看看软件根数计算结果会不会变化,如图 7 所示。图 7又一次验证,软件是按最底部第一根箍筋起步为保护层计算的。软件是怎样设置的?现在我们明白了软件是怎么计算出这个根数的,现在我问你,软件在什么地方设置,就可以计算出这个结果?假如我们想让结果变化,怎样设置?原来软件是预置了这个结果,大家看一下图 8 就明白了。图 8根据图 8,我们完全可以设置基础内指定根数为 2 根,这时候无论基础厚度如何变化,软件都计算为 2 根,这一点我在这里就不测试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测试一下。这是我常常使用的方法,遇到类似的问题,不知道软件是怎么计算的,又一时找不到相关人员询问,我就不断地测试,看软件是怎么计算的,测试多了,就弄清楚软件是怎么计算的了。这是我们驾驭软件的诀窍。二、手工计算与软件有什么区别?手工与软件的计算原理一样,就是在底部第一根箍筋起步上理解有所不同,手工我一般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