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TIA、脑梗塞、脑出血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面对每一个患者,综其症状、体征,首先确定疾病诊断,再者要有一个完善的治疗思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中风先兆,我们将其分为肝阳上亢,痰瘀阻窍型;阴虚阳亢,痰瘀阻窍型;肾虚血瘀痰阻型;气虚血瘀痰阻等型。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中风先兆病人以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为主,本虚多为肝肾亏虚,标实多为痰浊瘀血;肝肾亏虚者,以滋阴潜阳为主,以生地、熟地、山芋肉、山药、麦冬 为主药;痰浊瘀血者予以化痰活血祛瘀,以菖蒲、郁金、丹参、水蛭为主药。以上述药物为主组方,辩证加减,多能收到较好的疗效。总结及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临床较为常见,临床分型主要以风邪入中、气虚血瘀、肝阳上亢、痰浊中阻、痰火上扰及瘀毒阻络为常见,结合中药针剂静滴,一般可收到较好的疗效,但一部分病例因动脉硬化等因素单纯依靠中药治疗效果较差,需中西医结合治疗。有部分病人经干预治疗无效最终进展成为脑梗塞。 优化:经过临床应用 TIA 诊疗法律规范发现其中有很多重复和贅述,故而一一缕顺。1、在辨证论治、辨病施治后,单独列出针灸治疗,以针对临床出现的各种症状,对体针、头针、耳针、水针、项针,进行综合整理,更有操作性,应用更为便捷,具体内容在诊疗法律规范中体现。2、对毒淤阻络的选方用药做了相应调整,祛其过度苦寒之性,并合用《外科正宗》的内消散加减,以解毒活血。用药选用:黄芪 15g、青皮 10g、陈皮 10g、金银花 15g、天花粉 12g、穿山甲 6g、皂刺 6g、当归 30g、玄参 15g、黄连 6g、川穹 15g、葛根 30g、连翘 20g。3、对辨病施治风眩、风痱、风痹、风礠、偏枯下的各型进行法律规范,治法、方法具体描述,更具体化,药物组成有参考剂量,在风眩条下,气血痰浊上蒙者,除益气聪慧汤外加脑清口服液。4、补充项中,结合颈部彩超检查,如存在易损斑块,加活络散,从络论治,并且结合辩证适时应用补肾活血法或加用内消散、四妙勇安汤加减。脑梗塞分析: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中风类型之一。中医药在其急性期及缓解期的辨证论治,求因治本的治疗较有成效,主要在恢复期效果较好,治疗以“缓则固其本”为原则。缓解期多偏虚,有气虚、血虚、肾虚 的不同,对中气不足,清阳之气不能上荣者,予以益气健脾,升清荣脑,药用黄芪党参升麻葛根蔓荆子细辛等,或用补中益气汤;对血虚不能上荣予以益阴补血养肝,药用生地当归 白芍首乌,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