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 天净沙 秋 上海市成功教育东沟实验学校 倪卉教学目标1. 在诵读吟咏中体会本曲的语言特色。2. 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曲中所创设的意境。说明:作者白朴出身于官僚士大夫之家,但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悲戚,同时也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而伤怀,所以他通过词曲来倾诉着自己对怆凉人生的感慨,而本曲中所抒发的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感受美景的情致,其实也正是他人生理想的抒发。但曲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人生理想,相对于人生阅历尚浅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曲中天然古朴的语言、挚美的情感、泛美的彩画等构成的意境的体会,更需要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体味感悟,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对曲中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在读读背背中感受语言天然古朴的特点。2. 难点:理解本曲中借助具体的物象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曲中的意境。说明:这首被称为“秋意之圣”的白朴的写秋之作,在曲中作者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和明朗绚丽之景色融合在一起,由此勾勒出了一幅以秋为主旋律的曲子。但曲中所涵盖的丰富的感情,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因他们的认知结构、人生阅历、对问题认识的深度等,使他们的理解受到一定的限制,故在教学中要采纳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能结合自身的情感积累,进一步地去感受、思索,从中不断地获得新的体验,并在朗读中体会本曲的语言美、意境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沟通导入激发兴趣1.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以写秋为主题的你还记得哪些?能背给大家听听吗?1.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秋日》一诗中新颖独到地借秋之描写表现出了激越向上的感情,今日我们来看看元代的文学家白朴在他的散曲中是如何来表现秋之印象的。1.学生沟通自己积累的以写秋为主题的古诗词。2.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刘禹锡《秋日》的思想感情,学生可自由发表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导入对本曲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古诗词入手,意在引导、激发学生对文本曲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朗读体会初步感知1.学生读读想想,初步在想象中构建曲中用词语创设的意境。2.老师范读,并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进一步感受曲中所勾勒的秋之图景,体会曲中蕴涵的感情。在朗读中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生活感受,初步感知本曲的所表现的情致。本节课的教学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