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本项目起于西部沿海高速公路 XX 至 XX 支线 XX 收费站,利用已建成的 XX 互通主线桥跨越 XX 大道,沿 XX 路向新建约 0.7km 路基后(含 XX 大道以南互通主线长0.445km),在 XX 路两侧高洪湾高架桥至本项目终点洪湾。交叉的主要道路:西部沿海高速 XX 段支线、XX 路、XX 大道、港珠澳大桥 XX 连接线。本合同段起点即本项目设计起点,利用已建成的 XX 互通主线桥跨越 XX 大道,设置XX 枢 纽 互 通 与 XX 大 道 相 接 , 止 于 XX 互 通 终 点 , 终 点 桩 号 为LYK1+910(LZK1+910)。合同段路线全长 1.91km,桥梁全长 904.4m/2 座(其中 100m/1座为拼宽桥,804.4m/1 座为完全利用),占路线长度的 47.35%;互通式立体交叉 1 处,主线收费站 1 处,匝道收费站 4 处。为了满足对路基工后的沉降要求,在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连续沉降观测,以确定最后的施工沉降量。2、作业技术依据 本次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与加密工作,主要参考以下作业技术法律规范:1、《公路勘测法律规范》(JTG C10-2025)2、《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TJ/T8-2025)3、《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法律规范》(GB/T18314-2001)4、《工程测量法律规范》(GB50026-2025)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法律规范》(GB12898-2025)3、沉降变形观测的目的为掌握路堤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动态,道路的变形监测工作是评价道路路基处理方式适宜性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该工程项目所处的区域位置和地质情况,需要客观、科学地了确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搞清路基填筑材料、填筑高度与路基沉降关系,路基的沉降规律,为减少或消除路基沉降引起质量的病害和指导路基、路面施工提供依据,保征道路的正常施工与运营。 3.1 施工期沉降观测施工过程中观测是实现动态路基设计的基础,其目的主要有:(1)根据观测数据控制、调整填土速率;(2)根据实测沉降曲线预测地基固结情况,根据推定的残余下沉量确定填方预留沉降量和断面余量,同时确定构造物和路面结构的施工期;(3)实测路堤沉降为施工计量提供依据;(4)预测施工后沉降,使施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5)通过实测沉降量,验证设计合理性,进行设计的再优化,控制和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 3.2 运营期间沉降观测 在运营期,定期对道路进行沉降变形监测可以为道路的养护管理提供监测数据及分析报告,总结该地区道路路基的沉降规律,便于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