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过多杰竞赛评委,总体感觉是参赛队伍水平分为两大类:熟悉流程和深化细节。熟悉流程:一些刚参加竞赛的学校,或者是基础比较差学校,基本上是走通了设计流程, 而设计的细节错误百出,几乎没有用处。细节表现在具体的工艺流程设备设计。深化细节:这是一些基础好,或者参赛次数多,熟悉了设计流程的学校,他们目前的精力 集中在细节上,力求做到接近实际化工设计、并取得了成就。2025 动态:据我所知,PX 要求清洁最近几个参赛的大学在强化他们的 4 个细节部分:PID、反应器、塔器和换热器,以便在竞赛中占优。比如西安 2 所大学几天前专门配备了、反应器、塔器 和换热器计算软件,并进行培训。未来局势:设计流程很快就会熟悉,而设计的是否正确(即细节)是硬指标。这是今后竞争的核心,也是设计院员工必备的技能。国产化设计软件也是未来的亮点之一,更容易理解、掌握、用好。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应该注意什么?有没有参加过的说一下自己的经验。 围观过一届,参加过一届,有挺多感触的,说一下好了。先从竞赛得奖的角度,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选好团队,不管是自己组队还是参加队伍。由于整个竞赛的工作是跨学科的,很多工作需有明确分工和专人负责。按规则,团队成员不可以超过 5 人,比较理想的分工如下:Ø 一人负责可行性分析、文本整理和主持。可行性分析包括选址、市场分析等。文本整理是整个设计过程的书面表达,非常关键,像华东地区参赛队伍比较多的话,文本不好的话,连进决赛的资格都没有。主持是答辩需要,气场强可加分。Ø 一人流程模拟和单元设计。一开始确定工艺路线以后,理应进行手算的,物料平衡、能量平衡。但是时间比较紧迫,建议马上用软件进行模拟,aspen plus,HYSYS,Pro II。(事实上大家也都是这么做的)。流程计算完以后,马上做单元设计,这时候其他成员也可以穿插进来一起做。Ø 一人负责文献阅读和图纸绘制。此人要多看一下技术文献,特别是外国文献,是整个团队设计的方向和核心。因为这个竞赛比较讲究创新的,假如都按国内的东西做,没有自己思考的话,做出来的东西都一样的,得不了高分,除非做的很全很扎实,像川大,因为他们的设计非常扎实,当然也是因为有很多老师以及原化工部下的大牛化工设计院——成达设计院的支持指导。Ø 一人负责财务分析、作品平面设计和 PPT 设计。Ø 一人负责配管、总图布置和全场三维,配管可以用 PDMS 或者 Pdmax,三维可以用 Google Sketch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