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选择模型构建与应用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选择模型构建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内部运行因素、外部环境及农业产业化的目标解析,建立了产业化组织模式选择模型。说明组织的外部制度环境是进行产业化组织模式选择的前提,并对模型进行应用分析,指出合作社制为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首选。 关键词:环境效率 运行效率 目标效率 选择模型 引言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进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两种思路的争论。一种思路认为,要在农村中培育和发育农业企业家,促使一部分有能力、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通过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或者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另一种思路认为,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形式应当是企业,鼓舞大公司进入农业,取得大片农地的使用权,直接雇工从事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两种农业产业化的不同观点和在实践中的不同做法的争论,其实就是关于农业产业化模式的争论,其本质是农业产业化模式的选择问题。 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把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分为以契约为纽带的契约模式(合同制)、以资本为纽带的外生龙头一体化模式(公司制)和以互助合作为纽带的内生龙头一体化模式(合作社制)(张学鹏,2025)。并以效率为依据,对影响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效率的外部、内部因素以及我国农业产业化所要达到的政治和经济目标进行分析,建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比较分析的理论框架,摸索出最适合我国农业进展现状的组织模式。 影响组织效率因素 影响组织效率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与组织所要实现的目标三个方面。 (一)外部因素(环境效率变量) 1.法律制度供给。一种组织模式的构建及其进展变迁过程受到制度供给的影响。法律作为一种正式制度供给,涉及组织的性质、法律地位、赋税关系等的确定,为农业产业化组织的进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2.自然禀赋。自然禀赋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包括所处地理位置、水资源、气候条件等。一方面,农业生产需要这些先决条件;另一方面,一地的自然禀赋可使企业经营特色的农产品,或可使企业接近原材料产地,节约生产成本,使组织具有核心竞争力。 3.产业特性。农业生产有季节性与周期性的特点,农产品又有明显的鲜活性与易腐性,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对仓储、运输的要求极高。 4.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适度竞争和完善的市场秩序基础上,有效竞争与完善的市场秩序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