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_第1页
1/3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_第2页
2/3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_第3页
3/3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生 14 孙晓川 2025011983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动物镜子的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观察,了解动物生殖细胞形成的一般过程以及染色体在这一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从而深刻理解简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掌握正确进行生殖细胞的取材和制作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技术。二、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特别形式的细胞分裂。通过减数分裂使得生物体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少为体细胞的一半,称作单倍体细胞。这样再通过雌、雄配子的结合又可以在后代细胞中恢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同源染色体在染色体配对过程中发生了非姊妹染色体的节段交换,从而为后代遗传的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动物的精巢和卵巢组织中,有些细胞经过生长、分化为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它们经过减数分裂分别形成 4 个精细胞和 1 个卵细胞。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过程的前期较长,染色体的变化也较为复杂,经过了一个逐步螺旋、折叠和浓缩的过程。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位置,归纳如下表:表 1 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特征细线期染色质浓缩、凝聚成染色丝,无双线结构,染色体盘绕扭曲偶线期出现联会,形成二价体,但染色体仍细长,不能辨清数目粗线期染色体缩短变粗,有交叉,可进行染色体计数(但在此次实验中,我们所用的蝗虫精巢内的细胞未分裂前应含 23 条染色体,而能观察到的则不多于 10条)双线期染色体进一步缩短,交叉点向两端移动终变期染色体最短,形成许多团块,核仁、核膜消逝,便于计数中期Ⅰ配对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也可能看到同源染色体排列成环形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末期Ⅰ染色体移到两极后聚集在一起,并逐步解旋而恢复染色质状态,重建核膜、核仁前期Ⅱ与末期Ⅰ相近,很难区分中期Ⅱ同一着丝粒连接的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形成赤道板后期Ⅱ姊妹染色单体分离,向细胞两极移动末期Ⅱ染色体解旋成为染色质,重建核膜、核仁,子细胞较小,形态与间期细胞类似三、实验用具及材料: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生理盐水、蝗虫精巢四、实验步骤1. 取材:(助教已帮忙完成)解剖蝗虫,取出精巢,将其置于一洁净的培育皿内。2. 染色及压片:取 1~2 根精小管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吸水纸将上面的水吸净。而后在精小管的位置上滴加 1 滴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在室温下染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