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初中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几点做法三星桥吴仲良初级中学 杨治英如今,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中,也逐渐把课外阅读纳入常规教学范畴,然而,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实却普遍不容乐观,而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尤甚。探求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新路子,提高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因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对提高农村初中阅读的几点看法。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并美其名曰:为了学生的前途。(二)、肢解教材式:在农村初中,因受信息及条件的限制,很多中老年老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是“学这一篇文章”,教学过程是“解析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这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他们的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整体把握,而是用一大堆字词句篇章的枯燥、烦琐的分析来僵死学生的灵性,使他们背了一大堆标签式的“知识”,自己仍然不会读。 (三)、考点练习式:现在的农村中学较多地运用这种教学。他们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完全不涉及,想像、联想也因不考而属多余。更有甚者,将课文编成考题,指导学生不读全文,只对应地找出考题所涉及的内容半猜半蒙,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的个性情感体 如何能让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更有效?我作了以下探索。 一、从引导阅读兴趣入手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不能持之以恒的。这就得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首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刚进初中,很多农村孩子未接触过课外书。笔者就曾碰到一个初一学生坦言,从小到大未看过任何一本课本以外的书,连《故事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