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论文:基于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及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并从定额编制、工程计价等方面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最后对未来工程造价信息化的进展予以展望。关键词:信息技术 工程造价 管理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展和工程造价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也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迎接着新的机遇。1 当前工程造价管理具备的特点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普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涵盖的内容丰富,数量大面积广。整个工程建设定额标准体系根据现行的计价依据和计价办法可以有一千多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处理站。(2)各种造价管理互相渗透,有很强的交叉性。量与价的彻底分离是当前计价管理模式改革的最终目标,只有“量”但没有及时的价格也谈不上真正意义的工程造价,所以说材价系统应该是整个计价体系的核心,除了有其自身独特性外,还能始终贯穿于造价控制的全部过程。(3)随着时代的进展,更新速度非常快。如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不断创新,同时工程造价管理也与时俱进,要根据不断发生的新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整理和发布工作。动态的管理模式需要开发地区、部门甚至全国的造价管理信息系统[1]。2 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必要性自从我国加入 WTO 之后,工程建设和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使工程造价反映客观实际等问题也相继出现,这就要求工程造价管理要进行改革,于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中势在必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也为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基础。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使国家相关部门方便、快捷并且准确地查询信息,掌握我国基本建设等全局情况,有利于第一时间制定政策,在宏观上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调控和管理。招投标工作可以根据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依据进行相应的决策,如招标方可以通过此系统了解竞标企业的资质等级等信息,因此避开了“人为操作”,可以进行客观的评标与定标[2]。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是在全国统一价格的指导下,各地区编制本地区的单位估价表为价格依据,以往每隔 2~4 年就需要更新一次定额,随着经济的不断进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快速应用,要求更新定额的频率加快,定额的快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