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混泥土裂缝的防止措施探讨混泥土裂缝的防止措施 摘要:混凝土裂缝是施工中不可避开的现象,针对施工中普遍存在的裂缝问题,阐述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希望从设计、施工、使用等多方面加以控制和防治,以期减少因裂缝整治带来的经济与社会声誉的损失。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V331 文献标识码: A 1 混凝土裂缝产生机理 混凝土作为一种复合建筑材料,由于其组成材料的多样化以及各组成材料间物理化学作用的多变化,致使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与很多因素有关,混凝土抗压性能良好而抗拉性能很差,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 1/8―1/20,并且不与抗压强度成比例地增加,其极限拉伸变形很小,因而极易产生裂缝。通过近代仪器已经发现混凝土在受荷载以前,在硬化后的混凝土内部,尤其是在胶结料与骨料的界面上总是存在着大量的微观裂缝,其分布有随机性,而这些裂缝在外界荷载作用下或环境变化时会进展而形成可见宏观裂缝,目前法律规范或规程按计算控制的主要是宏观裂缝。 2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1 由变形引起的裂缝 2、1、1 水泥干缩产生的裂缝 这种裂缝出现在混凝土的表面,比较细小。水泥是水硬性材料,具有干缩性,在硬化初期假如养护不当造成水份不足则可能产生裂缝。 主要预防措施: (1)选用收缩量较小安定性好的水泥,一般采纳矿渣水泥和粉煤灰水泥,提高水泥标号,控制水泥的用量300kg/m3―500kg/m3。 (2)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w/c)的影响较大,水泥用量一定时,水灰比选用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 2、1、2 温差变化,由热胀冷缩效应引起的裂缝 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及面积或长度较大,而又未在适当的部位留设伸缩缝的构件。主要预防措施:(1)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2)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 500kg/m3 及以下。(3)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 0.6 以下。(4)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5)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对骨料或水进行事前温度调整降低水化热。(6)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降低水化热,调整热峰的出现时间。(7)高温季节浇筑时可以采纳搭设遮阳板,12h 后及时浇水养护等辅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