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性分析_第1页
1/6
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性分析_第2页
2/6
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性分析_第3页
3/6
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性讨论分析 对 进水口高边坡工程地质特点的分析,采纳多种分析方法对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提出对其处理方案。其分析思路和成果供其他类似的边坡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思维方法。关键词:堰塞湖、高边坡、高烈度区、稳定安全系数1.前言 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较场乡(现为叠溪镇)境内,岷江上游太平至两河口河段,是该河段梯级开发方案规划的第二级电站。该电站设计装机容量18×104KW。电站主要建筑物有大坝、引水隧洞及厂房等。电站大坝即为 1933 年叠溪地震所形成的小海子天然堰塞坝,引水隧洞进水口位于小海子天然坝址上游右岸,距坝址约150m。隧洞总长 6.76km,进水口底板高程 2130m,为园形有压隧洞,设计洞径 6.0 m。引水隧洞进水口地段边坡总高度达 700m 以上,由于断层和裂隙发育,岩体风化卸荷强烈,加之又处于高地震烈度区,因此,进水口边坡的稳定问题一直是本工程从可研到技施阶段所讨论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2.边坡所处地质环境2.1 地形地貌进水口位于坝址区右岸,边坡总体走向 N40~50°W,倾向 NE,坡脚高程 2130m,坡顶高程 2860m。其中高程 2130~2300m 段坡高 170m,坡角 50~60°,局部达 70°;高程2300~2540m 段坡高 240m,坡角 20~30°;高程 2540~2860m 段坡高 320m,坡角 30~50°。边坡坡角总体趋势上、下部较陡,中部平缓。缓坡段高程 2350~2540m 相当于岷江Ⅳ~Ⅴ级阶地,阶地后缘发育一宽缓冲沟,切深 20~30m,长 200~300m。见平面地质图 1。2.2 地层岩性进水口边坡除缓坡地段分布有第四系覆盖层外,其余地段基岩裸露,出露地层为 T2z及 C+P 层结晶灰岩、变质砂岩夹千枚岩。第四系覆盖层厚 20~50m,上部为粘土厚5~10m,下部为孤块碎石夹亚砂土。2.3 地质构造与地震工程区处于松潘—甘孜褶皱带之较场弧形构造带内,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进水口边坡位于较场倒转向斜核部,岩层产状 N60~90°W/SW∠30~40°~N55~90°E/SE∠30~60°,图 1 取水口平面地质图其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呈小角度相交,倾向坡内,构成层状结构反向岩质边坡。由于进水口边坡段位于较场弧形构造带中心部位,且位于 1933 年叠溪地震震中位置,因此,其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及裂隙发育,进口岸坡岩体中分布断层共 5 条,均为逆断层,挤压紧密,少见架空现象,其特征见表 1。其中规模较大的断层有 F1和 F8两条,经取样测龄鉴定,两断层均属中更新世活动断裂。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