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讨论浅谈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讨论 摘要: 本文陈述了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并以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四联村、新晓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运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项目实施的结果进行了效益评价;最后,笔者总结了全文,并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部分建议性意见,旨在能给广阔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钦北市大寺镇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1 土地整理内涵 土地整理是指通过实行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广义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地整理与市地整理。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土地整理的重点在农村地区。狭义土地整理指农地整理,土地整理包含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即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根据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利用的要求,实行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调整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确保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率的良性循环[1]。 2 土地整理效益 2.1 经济效益 土地整理经济效益有两种衡量方式, 一是纯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是纯经济效率最大化。纯经济效益最大化追求的目标是投资的总体效果最优, 它能使投资者得到最大的纯收益, 而纯经济效率最大化追求的目标是单位效果最优。就我国目前土地整理而言, 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资金不足, 这要求我们在衡量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时, 不仅要考虑总体效果,还要考虑单位效果, 注重单位资金的效率。 2.2 社会效益 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表现为[2]: ① 提高农民收入。② 扶持农村贫困人口, 缩小城乡差别, 促进农村城镇化的进展。③增加就业机会。④便于推广现代农业技术。⑤健全农村基础设施体系。⑥缓解人地矛盾, 提高粮食自给率。⑦调整产权, 减少土地纠纷, 实现农村社会稳定。 2.3 生态效益 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是指在土地整理活动中实行的措施实施行为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造成某种影响,从而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生态效应,效应可能是正面效应,也可能是负面效应。土地整理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一般表现为整理后,自然生态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组合、相互关系及其在系统中的空间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