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浅谈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控制项目的三大基本指标—造价、质量和进度。针对造价指标,在建设项目全寿命期造价控制中,所占金额大也是花时间最多的阶段就是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管理不善将出现成本控制的严重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与进展,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本文主要从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角度分析,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体现、问题及对策措施。 关键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包括设计、开发、建造、使用、维修和拆除报废等阶段所涉及的费用,其中全过程造价控制指从项目规划方案开始到项目竣工结算结束整个项目开发过程的造价控制。包括:方案测算及优化、招标管理、施工阶段管理、预结算管理等。而在项目建设期全过程中施工阶段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迅速进展、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工程计价依据和方法的改革,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完善,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逐渐与国际化造价管理接轨。本文通过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分析,找出影响成本造价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措施,并对几个管理与控制的关键点及造价管理的进展趋势进行论述,达到造价控制在限额内的目标。 一、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目的 为有效的进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优化成本、加强合同管理、现场管理,及时跟进变更签证的发生及提高索赔及风险意识,防止建设项目投资失控,避开施工阶段决算超预算。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使成本最优的同时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在工程建设实施中,运用动态监控及时纠偏,严把目标成本防止超额。 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建设前期方案未经论证直接开工或者规划证、施工许可证未获得即开始施工。若后期审批后的规划方案调整,整个工程设计变动,前期已施工部分将面临返工修改,产生无效成本。这不仅使返工修改的费用增加,甚至会出现停工索赔、工期索赔等情况。另外,前期施工方案缺少比选过程,变成先开工后论证,结果即使发现最优方案也迫于已施工而无法重新选择,导致被动接受,造价偏高; 2.由于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限制以及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施工图不够细致、问题较多、错误较多,甚至出现偏离现场的情况,导致设计标准偏差较大或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较差。在准备施工的前期有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