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 一、管理会计的进展史 1、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起源 管理会计的起源可追溯到 19 世纪早期对内部计量的运用。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铁路公司使用的成本会计方法,此方法通过记录和汇总现金交易,编制汇总的成本财务分析报告,进行营业统计分析。这时的成本控制只局限于对直接费用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的控制,没有考虑间接费用对成本的影响。 2、成本会计的迅速进展 泰罗等开创了将间接制造费分配给产品成本,从而形成的以费用预算、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为主,具有科学管理的内部会计管理方法。同时,学术界展开了对成本会计概念及其应用的深化讨论,“机会成本”这一名词从经济学中也被广泛的引入进来。这个时期的成本会计系统与财务会计系统已经开始相互独立,成本信息已被生产部门单独用来评价生产效率、进行定价决策、控制和激励员工业绩。 3、管理会计控制方法应用:成本控制实务的兴起 在这方面,杜邦公司对管理控制方法的创新是最有价值的。在众多基本管理技术方法中,最主要、影响最持久的当属杜邦公司推广的杜邦分析体系,常被使用的杜邦分析法是一种用来评价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权益净利率逐级分解为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三大指标。 这些管理会计控制技术方法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会计的进展,并使其管理控制系统更趋于完善。从我国的管理会计进展史来看,我国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当时称之为“责任会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制度被广泛运用,如厂内目标,责任价格控制法等。比较成功的经验有:邯钢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济的迅猛进展,管理会计被越来越重视,并且在企业管理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正是由于管理会计的迅速的进展,传统会计的职能已不满足其运行,则把会计职能从原来的只具有反映和监督职能,扩大到还具有规划、组织、控制和评价这四大职能。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情况 1、成本性态分析 所谓成本性态,就是将成本按其同业务量的相互关系,进行适当的分类。按成本性态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分析可以满足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成本控制需要;二是计划编制工作需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有助于企业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