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养,增强职业应变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掌握电路的概念、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理解基尔霍夫定律。2、掌握支路电流法和戴维南定理,会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求解直流电路的问题。理解电压源,电流源及其模型的等效变换。3、掌握正弦沟通电的三个特征量,理解正弦沟通电的相量表示法,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的伏安关系的复数表示法。4、了解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法,理解串、并联谐振电路的原理。5、掌握三相沟通电路中各电量的关系,理解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6、掌握磁路的基本概念。7、了解低压电器的种类、作用。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继电器控制电路。8、了解安全用电知识, 9、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和性能参数。10、掌握模拟放大电路、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组成。11、掌握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常用数字电路的逻辑功能和应用。12、掌握 PLC 工作原理及编程应用(二)能力目标 1、具有比较熟练的直流、沟通电路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2、具有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能力。 3、具有电气安全技术能力 4、电工、电子材料、元器件的选用能力; 5、电气图的读图、一般电器设备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的能力(三)情感目标 1、电路理论本身有其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尽管职业教育不强调本课程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应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分析的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培育科学的工作作风。2、 通过实验操作、实训练习,培育学生工程质量意识和工作法律规范意识以及严谨、仔细的工作态度。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 1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1、电流了解导体中的电流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流的大小和方向。2、电压与电位掌握电压的大小和方向及电位的计算。3、电源与电动势了解电源及电动势的概念及应用。4、电阻、导体与绝缘体掌握电阻和电导及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及应用。 5、电阻、电流及电压测量实验 了解电流表、电压表和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电阻、直流电流及电压的基本测量方法。第 2 章 直流电路1、电路及工作状态 了解电路概念和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