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文关怀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培育论人文关怀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培育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轻生”的现象屡见不鲜,社会报道触目惊心,引发了各界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探讨,其生命意识的浅薄,生命行为的失范,使年轻的生命毁于一旦,使家庭、社会为之痛心。本文从人文关怀的视角,诠释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意义,结合现状指出如何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丰富人文关怀时代内涵,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人文关怀 大学生 生命价值观 作者简介:阳林,桂林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25)12-198-02 一、人文关怀的简述 胡锦涛同志曾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人文关怀在我国政治报告中的出现,表明“人文关怀”已上升至国家的高度,依旧成为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策略。 人文关怀一直以来是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但其外延和内涵并没有统一,一般来说人文关怀是一种关怀人的实践,它以人为出发点,指对人的基本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和人的尊严的肯定,以及对人类解放和自由的追求。对其可以分为“人文”和“关怀”两个方面来理解,“人文”是个不断进展的概念,最初其是强调人区别于自然界、动物的人道性,行为的法律规范性,后随着西方启蒙主义的进展,其强调对人的尊严、自由以及价值的尊重,现代其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应该呈现的先进的、健康的优良文化和文化现象,它具有更适合于现代人类共同利益的内涵。关怀,是一种实践,对他人关怀的实践活动,它不仅需要关怀者全身心的投入,而且还需要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关注被关怀者的内心感受和实际状况,不断加大情感投入,关注被关怀者的需要或目的。 概言之,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注现实中具体的人,关注现实的人的基本生存状态,满足人的合理性需求,尊重和维护人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利,培育其健全的人格,提升其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健康自由的进展。其具有高度的价值指向性和情感投入性,是一种人的普遍的自我关怀,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以人文精神为精神内核的实践模式。 二、人文关怀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大学生跳楼、自残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