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丝路“桥头堡”谁才是丝路“桥头堡” 争做“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的省区,有陕西、新疆、甘肃、宁夏,以及河南,而与这些拥有丝绸之路地缘、文化、政治资源优势的区域相比,真正竞争的是来自郑州、重庆、成都、武汉等周边大城市。 2025 年 9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时,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呼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等部委纷纷调研,西部地区的新疆、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闻风而动,纷纷争逐丝绸经济带的龙头。 西部诸省区的城市,乃至河南、山西、贵州、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也对本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前景,作出了美好设想。 争打丝绸之路“牌” 传统意义的丝绸之路,是指汉唐时期中国丝绸西运的通道。专家考证,早在公元前 4 世纪,中国的丝绸已传至印度及地中海沿岸各城邦国家;但作为丝绸之路的正式形成,则开始于公元 2 世纪张骞通西域,之后不断开拓,形成了由西安(或洛阳)出发,经陇西,过兰州,穿越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经过中亚,或南下印度,或西往伊朗、叙利亚,直达地中海东岸的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 “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表述虽然仅仅只有以上一句话,却迅速点燃了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热情。 竞争不可避开,单是“桥头堡”这一名词,目前已经被新疆、陕西、甘肃、河南等地不约而同地用作“商标”,以描述自身在经济带中的地位。占据丝路起点优势的西安,更是在谋划丝绸之路经济带自贸区,试图抢占先机,成为丝路经济带的龙头。 在 2025 年 11 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最终通过的《决议》明确提出了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全国已有 14 个省份被纳入研讨范围,但洛阳所在的河南省并不在其中。 2025 年“两会”上,沿线省市一把手借助这个平台,纷纷亮出了他们的构想,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西部 9 省区外,那些原被国家排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外的一些省份,比如河南、山东、湖北也纷纷表达了他们的热切期望。 “桥头堡”之争 在本刊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看来,区域内的竞争与合作是常态,而国家在出台有关政策时需要协调好各个地方的利益,“不可能人人都做‘桥头堡’”。 早在 2025 年左右,西安、洛阳两市就曾为争丝绸之路起点而大打口水仗。次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