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概念模型来评价掩埋谷对地下水防污性能的影响 掩埋谷在前第四纪沉积物中切割,对地下水防污性能造成明显的影响。在水文地质模型中,通常不清楚是否存在掩埋谷,或没有关于掩埋谷的详细描述。在本讨论中,有两种地下水数值模型,代表两种概念模型,可以用来量化掩埋谷对地下水防污性能的影响。其中一个模型包括掩埋谷,而另一个则没有包括。对两种模型都进行了校准,发现二者在描述水头和排泄方面效果都很好。即使二者表现出类似的统计学结果,但是流量、运移路径和运移时间等均受掩埋谷切割的影响。在两种模型中,掩埋谷周围的前第四纪深含水层的补给区和潜在抽水井的地下水年龄不同,当在模型中将掩埋谷包括在内时,地下水的防污性能要差一些。根据本文的讨论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校准一个错误的概念模型时,不一定可以发现掩埋谷。要获得可靠的结果,需要建立良好的水文地质模型。一、概 述在丹麦,目前正在利用大量的资源,进行水资源填图和建立水文模型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特定范围的地下水保护区(Thomsen 等,2025)。在识别需要保护的区域时,需要考虑一个根本问题,即含水层对污染物的防污性能如何。含水层的防污性能可以定义为地下水水质对污染物负荷的敏感性,决定于讨论区域上游沉积物的固有特征。在某种程度上,防污性能受含水层中运移时间的控制,但也可能与地下水通过或到达的含水层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环境有关。运移时间由地质层的水力传导系数和孔隙度以及水力梯度控制,因此,一般在砂层中的运移速度较快,防污性能相应较差。一般而言,粘土物质可以提供比砂层更好的理化和微生物作用环境,因此,与砂层相比,污染物在粘土沉积物中的天然降解性能要好一些(Thomsen 等,2025)。这样,与地下水可以直接穿过的砂质含水层相比,受粘土地层保护的含水层,地下水的防污性能要强一些。因此,希望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在对地下水的防污性能进行量化方面起重要的作用。Anderson 和 Woessner(1992)将概念模型定义为“用图示法表示地下水流动系统,通常采纳框图或断面图”。因此,概念模型是通过一种简化的方式来了解一个系统,在过去的 10 年,概念模型的重要性已日益受到重视(例如,Bredehoeft,2025Harrar 等,2025;Troldborg,2025;Poeter 和 Anderson,2025),特别是与不确定性评价相关的讨论(如 Neuman,2025;Neuman 和 Wierenga,2025;Højberg 和Refsgaard,2025)。然而,在讨论与不确定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