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基膨润土帷幕灌浆技术在土石围堰闭气中的应用与探讨1.工程概况1.1 地理位置及工程状况大源渡航运枢纽工程位于湘江下游、湖南省衡山县上游 12km 处,水路距衡阳市 62km,下游距湖南省长沙市 204km,坝址左岸属衡山县沙头镇永和村,右岸为衡东县霞流荆花港村,坝址下游 2km 处为湘江干流与支流洣河交汇处。大源渡二期工程由上游围堰、下游围堰及河中混凝土纵向挡水围堰三部分组成。河床建基面高程在 38.0~39.0m 之间。其中上游围堰距河中混凝土纵向挡水围堰 135m。河中水流方向的深槽,贯穿整个上游围堰,深度约 1.5~2.0m。上游围堰堰顶高程 49.9m。其中,在靠近河中混凝土纵向围堰 50m 范围内堰顶高程达 50.0~51.5m 左右。下游围堰堰顶高程 48.0m。上游围堰堰体防渗中, 44.0m 马道以下采纳“钙基膨润土帷幕灌浆”技术进行施工闭气,▽44.0m 马道以上采纳土工布置进行防渗处理。围堰平面布置及堰体结构断面型式如下:1.2 围堰的形成过程二期工程围堰堰体主要采纳一期工程上、下游围堰以及厂房混凝土纵向挡水围堰爆破拆除的土石方和混凝土块体进行堆筑而成,料源天然抗渗性较差。由于堰体在堆筑时采纳自卸汽车自51.0~48.0m 之间直接往下卸料,大部分地方未按要求进行分层碾压,导致堰体密实性和土料间胶结力较差,加之堰体下部因填筑时自然筛分而形成的大颗粒石块、混凝土块体较多,致使堰体底部架空现象普遍、严重,堰体抗渗能力较差。二期上游围堰堰体截流施工程序如下图所示。1.3 地质情况大源渡航运枢纽程二期基坑河床覆盖层为砂砾石层,覆盖厚度为 1~2m。渗透系数达 3×12-1×10-1cm/scc。基础岩石为前震五强溪级上段变质砂岩及砂质板岩,岩石风化现象严重,节理、裂隙极其发育。2.防渗方案的选择及施工布置2.1 防渗方案的选择在二期上游围堰防渗方案的选择过程中,由于现有的高喷浆机械仅 2 台套、工人人数仅 45 人(含管理人员)。如采纳高喷灌浆,则一方面所需工期较长,另一方面施工机械均无法满足要求。故结合其它工程中的施工经验,以及考虑到施工工期、施工质量、施工成本等方面的要求,经取得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同意之后,决定将二上游围堰的施工闭气由原设计的高喷灌浆改为“钙基膨润土帷幕灌浆”。根据二期上游围堰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帷幕灌浆防渗处理的重点和难点为: 44.0m 马道以下堰体部分及砂砾石覆盖层部分。针对二期上游围堰的这种情况,决定将灌浆过程分成如下两个施工阶段加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