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某危岩体和黄腊石滑坡防治工程国土资源部长江三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 一、 长江三峡工程干流库段全长 690km,31 条较大支流库段总长 807.8km。库岸类型见下表。库岸岸坡总的稳定条件较好,稳定条件较差的占 8.8%,差的占1.2%,其余为好的和较好。三峡工程建设前后,水库岸坡变形破坏的主要方式皆为倒塌和滑坡,且主要发生在碎屑岩岸坡和碳酸盐岩岸坡中。 三峡水库岸坡类型表 岸 坡 类型岸坡单侧长库(km)占 库 岸 总 长(%)分布情况土 质 岸坡140.54.69零星分布,城镇居民和良田集中地结 晶 岩岸坡32.01.06坝址库段碳 酸 盐岩岸坡454.515.19三峡库段碎 屑 岩岸坡2368.679.06秭归盆地和四川盆地东部库段 三峡水库两岸已查出倒塌、滑坡千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的 430 处 (其中干流 306 处),总体积 283540×104m3(其中干流 144000×104m3)。干流两岸中型(体积大于 100×104m3)以上倒塌、滑坡的稳定状况是:较差的占 10.3%。差的占5.7%,大部为好和较好。库岸分布高程介于 180m 上下的倒塌、滑坡有 300 处,预测在库水作用下稳定性将有所下降,其上有居民 7.5 万人,耕地 66.7km2,将受到影响。此外,两岸有泥石流痕迹的沟谷 280 条;近期有活动且有危害的 33 条。1982 年以来,干、支流两岸共发生倒塌、滑坡、泥石流 30 余处。 三峡库区山高坡陡,地质条件复杂,雨量充沛,倒塌、滑坡等岸坡变形破坏,在建库前后都是常见的。库岸失稳,虽对工程施工、运营无大危害,但对当地和附近城镇居民点,以及城镇搬迁和移民新址选择等,危害甚大,应实行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倒塌、滑坡等岸坡稳定性和移民选址勘察,防止诱发地质灾害。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1982 年以来,已完成重庆醪糟坪滑坡、云阳鸡扒子滑坡、万县豆芽棚滑坡和望江路滑坡、奉节车家坝滑坡、乌江鸡冠岭倒塌、巴东老城区泥石流和新城区二道沟滑坡等治理工程,且均已发挥了显著的工程和社会效益。接近完成的链子崖危岩体与黄腊石滑坡防治工程,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在逐步发挥效益。链子崖危岩体和黄腊石滑坡是位于长江三峡航道咽喉上的两处稳定性最差的大型灾害性崩滑体。链子崖危岩体在长江南岸,下距宜昌市 73km,距三峡坝址 27km,属湖北省秭归县,对岸为 1985 年再次大规模活动的新滩滑坡和新建的新滩(现屈原)镇(老镇被滑坡推入江中)。黄腊石滑坡在长江北岸,下距宜昌市 l0lkm,距三峡坝址 64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