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市**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坚持拓源聚流、强能善用,使一批政治强、素质高、作风硬的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进一步改善了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领导班子活力。一、主要做法(一)立足战略高度,多维度选用。一是广视角引才。在全市率先实施“名校优生”选调工程,自2007年以来,连续九年从国内外重点高校引进青年后备人才13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94人,占总人数的72.31%,女干部53人,占40.77%。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各类优秀年轻干部236人,形成了一支有培养潜力的青年骨干队伍。二是宽维度备才。通过单位推荐、竞争性选拔等形式,建立一支113名不同业务条线的青年后备干部库,其中,女干部58人,占51.33%,党外干部21人,占18.58%。做好后备干部队伍调整补充工作,及时把各领域优秀干部纳入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使后备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党派结构更加合理。三是大力度用才。探索实施“夺标竞岗、差额试岗”等竞争性选拔年轻干部的新方法,把人选放在项目一线接受考验,真正实现了“赛场选马”。打破常规选人机制,选用4名具有博士学位、工作未满3年的“名校优生”担任街道辅助岗位,让干部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发挥作用。树立敢担当、重实绩、作风好的导向,把德才兼备、开拓意识强、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推上正职岗位,目前,全区有9名女干部、2名党外干部担任机关部门正职。(二)围绕成长进步,多渠道培育。一是强化信念教育。突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赴井冈山、兰考举办理想信念专题培训班,举办延安女干部培训班,一大批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接受了红色洗礼。开设周末课堂、青干讲坛4期,编辑第1页共3页《**青干》10期,邀请张云泉、董锡健等先进人物、专家学者对干部进行专题辅导,干部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普遍增强。二是突出一线锻炼。把基层一线作为三类干部成长的主阵地,每年抽调20名年轻干部到房屋征收、文明创建等基层岗位锻炼,先后抽调20多名副科级以上女干部参与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创文创卫等全区中心工作,选派36名机关干部担任社区“第一书记”,在社区建立“**区党外后备干部社区实践基地”,让三类干部在基层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三是实施交流轮岗。对经历单一的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科学安排轮岗交流,加大跨街道、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力度。近年来,全区科级领导干部进行换岗锻炼208人次,其中35岁以下年轻干部占40.17%,女干部占34.25%,党外干部占7.09%。(三)坚持从严要求,多方位监管。一是突出日常教育提醒。建立健全谈话提醒、督促纠正等工作机制,出台《**区日常考察实施办法》,对三类干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生活作风等方面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督促提醒。建立全区领导干部道德诚信监管系统,201份三类干部电子档案实现常态化记录和动态化管理。推行干部任前公示进社区制度,115名拟提拔对象在社区邻里“晒德”。二是加大关心关爱力度。推行帮扶带教机制。实施“薪火相传”工程,由经验丰富的老领导与年轻干部结成帮扶对子,一对一签约培养。建立三类干部思想工作状况调查分析制度,综合运用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定期访谈、年终考核、座谈交流等多种途径,及时掌握三类干部思想工作状况,帮助其调整心态,克服不足,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二、下一步打算一是进一步拓宽源头。储备一批。继续实施名校优生招录工程,不断充实党政后备干部队伍。遴选一批有潜力、肯担当、作风正的干部进入后备干部库。对入库干部实行重点培养、跟踪管理,拓宽干部选拔渠道,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一批。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四个一线”挂职,提升能力素质。通过举办党性修养、能力提升等专题研修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服务率先发现的能力和水平。使用一批。建立干部队伍综合分第2页共3页析研判机制,坚持对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等进行深入研判,积极了解干部队伍现状,对“作风正、敢担当、善作为、重实绩”的...